跑酷达人张鑫:在路上的“城市穿行者”
电视或者网络,我们常看到这样一群人,他们身手矫健,或穿梭在城市的楼层之间,或于复杂地形中快速奔跑,没有什么能够阻止他们前行的脚步。花哨的动作,定格在空中的灵动身影,展现着年轻人的朝气和不断挑战的精神。没错,他们就是跑酷运动达人。这项运动更多出现在大城市中,虽然因其让年轻人为之向往的刺激感风靡一时,但也因为容易受伤的弊端饱受争议,南安这样的小城市更是少有人涉猎。本期乐活族就要为大家介绍一位生活在南安的跑酷达人张鑫,看看这项运动是怎样改变他的生活的。 本报记者邹思敏文/图
个人介绍
张鑫90后,四川广安人,2008年,16岁的他成为一名消防员,两年后来到深圳工作,2010年开始接触跑酷运动,参加过深圳第一届红牛杯跑酷比赛,2014年来到南安,现在东田镇介凤山庄和朋友一起承包水上乐园及攀岩项目,生活中爱好广泛,骑行、跑步、武术均有涉猎。
初识跑酷 追求无拘无束的畅快感
“跑酷”最初由越战中的法国士兵们发起,2002年在英国开始盛行,后来法国的大卫·贝尔把它发扬光大。跑酷常被归类为是一种极限运动,以日常生活的环境(多为城市)为运动的场所。它并没有既定规则,做这项运动的人只是将各种日常设施当作障碍物或辅助,在其间跑跳穿行。
张鑫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是一个黑壮小伙,戴着一个酷酷的墨镜,你很难一下将他和一个“城市穿行者”联系到一块。但和许多有着独特爱好的乐活族一样,当谈起自己钟爱的跑酷运动时,张鑫变得十分健谈,眼神中闪烁着兴奋。他说,跑酷给他带来的是不断挑战自我的快感,通过对一些动作不断重复练习,一次比一次做得好,自己从这过程中获得不断的进步,这种满足感无与伦比。
张鑫给记者示范了跑酷运动中基础的穿越动作,例如金刚跳、猫挂、上墙、转树、转墙、空翻……张鑫身体的爆发力和灵活性让人惊叹,同时这项运动对身体素质的要求之高也让记者惊讶。“跑酷运动就是灵活运用这些基础动作,灵活快速地在高楼或其他地形间穿梭。”在解释跑酷运动是如何深深吸引他时,张鑫描述到,耳边不断有风吹过,带着爽快的凉意,眼前的未知地形不停地变换,他必须不断利用动作应对,沉浸于行云流水畅快的同时,还要克服对未知的恐惧,有时也会摔倒,甚至受伤,但他很享受这种在路上的感觉……
不曾放弃 哪怕因跑酷两次受重伤
张鑫是如何与跑酷运动结缘的呢,这要从他小时候说起,张鑫从小酷爱运动,并且喜欢做各种尝试,还练过武术,和很多年轻人不大一样的是,他喜欢寻求新奇刺激,而武术已经不能满足他的渴求。2005年他从电视中了解到跑酷,这项运动就在他的心里播下了一颗种子,开始模仿着做一些动作,直到2010年到深圳后开始正式接触。
张鑫的武术功底及从事消防工作期间养成的健身习惯为他打下了好的身体底子,这让他能够顺利地学习跑酷的一些基本动作。“那时候参加了深圳的两个跑酷团队,一个叫‘极速飞越’,另外一个叫‘自由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块,让他对这项运动有了更深的理解,喜爱更是有增无减。
“每周团队都会组织一些团练活动,还会报名参加比赛。”跑酷比赛分为纯跑和表演带特技两类,张鑫根据自己的身体特点选择了特技这一类,这一练就是两年时间。而坚持跑酷的付出是极大的,除了每天要花大量时间坚持基础的体能训练,锻炼身体柔韧性,保持好的身体状态之外,受伤更是家常便饭。
“每次受伤都要进行身体恢复,少则半个月,更难的是要克服心理障碍,而这种克服心理障碍的过程也是对自我的挑战。”张鑫受过两次比较重的伤,一次是在做空翻时脖子扎歪了,还有一次是做动作时腰磕到了石头上。
受伤也会让家人担心,没人支持他继续这项运动,但张鑫从来没有改变过,因为他身上的有着“不断挑战突破”的基因,对跑酷他无法割舍。
精神传递 带动更多崇尚自由的年轻人
来到南安以后,志同道合的人少了,不过张鑫还是通过网络找到了一个叫“猫鹰跑酷”的爱好者团体,他经常会去给他们提供一些技术上的指导。而没有了大城市的条件,在跑酷场地上,张鑫会选择选择到武荣公园去练习或者直接在介凤山庄的气垫上练习后空翻。
“现在我的想法就是把这些爱好者带起来,让更多人认识并且爱上这项运动。”对跑酷运动,张鑫爱得深切,所以他希望能尽自己所能去推广这项运动,尽管如此,困难仍然不少。一个基本的热身运动可能就会难住很多人,为了让身体活动开,避免受伤,他们每天至少要跑3公里,而且还要累加,只有心志坚定且身体条件好的人才能坚持下来。
此外,跑酷运动更多是年轻人的运动,无法终身参与。张鑫告诉记者,他认识的年龄最大的跑酷玩家35岁,而在这之后,可能更多的是要扮演一个传道者的角色,将跑酷“崇尚自由”的精神传递给后人,他希望自己以后也能成为这样的人。
除了跑酷运动之外,张鑫还涉猎各类运动,他是跆拳道黑带初级,喜欢骑行。每年他都会进行一次大长途,2015年曾骑摩托车从南安回四川老家,在他的骨子里,真的是充满了不安分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