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素质训练之柔韧(柔韧性练习)

体操 网友投稿 2019-05-31 20:30 68 0
从柔韧素质在身体不同部位的表现看,可分为上肢柔韧性、下肢柔韧性、腰部柔韧性、肩部柔韧性等。 柔韧素质从其外部运动状态的表现看可分为动力性柔韧性和静力性柔韧性。动力性柔韧性是指肌肉、肌腱、韧带根据动力性技术动作需要,拉伸到解剖学允许的最大限度能力,随即利用强有力的弹性回缩力来完成所要完成的动作。所有爆发力前的拉伸均属于动力性柔韧性。静力性柔韧性是指肌肉、肌腱、韧带根据静力性技术动作的需要,拉伸到动作所需要的位置角度,控制其停留一定间所表现出现的能力。如体操中的控腿、俯平衡动作、"桥"、劈叉,体育舞蹈中的各种型;跳水运动员保持体前屈的姿势等就是这种能力的体现。动力性柔韧性建立在静力性柔韧性的基础上,但必须要有力量素质的表现。静力性柔韧性好,动力性柔韧性不一定好。 从完成柔韧性练习的表现上看,柔韧素质又分为主动柔韧性和被动柔韧性。主动柔韧性是人主动运动中表现出来的柔韧素质水平。被动柔韧性则是在一定外力协助下完成或在外力作用下(如教练员协助运动员做压腿练习)表现出来的柔韧水平。主动柔韧性不仅反映对抗肌的可伸展程度,而且也可反映主动肌的收缩力量。一般说主动柔韧性比被动柔韧性要差,这种差距越小,说明柔韧素质的发展水平越均衡。 发展柔韧素质的注意事项 一、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由于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并不是一时一刻就能得到提高的,所以练习应逐步提高要求,做到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 根据停止柔韧练习一个时期,已获得的柔韧效果会有所消退的特点,柔韧性练习要做到系统化、经常化。 二.柔韧素质练习要注意外界温度 温度过低,会影响到肌肉的伸展能力。 三.柔韧性练习应结合放松练习 放松能有效增进柔韧性 四.、柔韧素质的发展要从小培养 柔韧素质发展的敏感期是5~10岁,所以在此期间要抓紧练习,并在10岁以前使柔韧素质得到较好发展。 五.柔韧练习时要防止受伤 非常容易出现肌肉拉伤事故。因此,要提高柔韧练习的最终效果,必须要防止在练习时受伤。一般在柔韧练习前,可做一些热身活动,减少肌肉的粘滞性;在拉长肌肉的过程中,不易用力过猛,特别是在柔韧被动练习时,教练员施加的外力要循序渐进 柔韧性练习 1,两手手掌相对,手指接触的互相压振; 2,手腕绕环,脚腕绕环,腰及肩绕环; 3,两臂上下摆振; 4,直体体前屈,手摸脚尖或摸地; 5,手扶肋木做各种压肩、压腿等; 6,跪坐在脚跟上,压踝关节; 7,坐在地上做各种压伸动作; 8,两人一组,一帮一拉肩、压腿等; 9,拉肩; 10,肩绕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