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对方正手好,还是反手好

乒乓球 网友投稿 2019-05-23 07:30 94 0
    攻对方正手好,还是反手好?这个问题,常引起我的思考。我是左手握拍,正手习惯攻斜线,感觉攻起来顺手,由于常和右手交手,球是到对方反手位的,这样做产生的问题是遇到基本功扎实的对手,往往难以攻死,甚至有时反受其害。以后我有意识地在正手位打直线,将球攻到对方正手位,虽然这样做手腕有一个外撇的动作,自己一时有些别扭,但发现效果出奇的好。于是我得出了结论:一般乒乓球选手都是正手好,这种好,指的是进攻好,并不是防守好;一般乒乓球选手都是反手不好,这种不好,指的是进攻不好,并不是防守不好。攻对方反手,虽不易攻死,但对方防过来后可以连续攻,攻对方正手,虽有被对方打回头的可能,但对方没有准备时,回球质量往往较差。无怪乎王励勤在选胶皮时,正手用的是杀伤力大的,而反手是选利于防守的。由此可见,攻对方正手,是在对方防守方面的薄弱环节处寻找突破口,因而是有极大的使用价值的。
  为什么正手防守存在薄弱环节呢?这是因为在回击球时手臂要做外伸的动作,如果用快带或反拉回击,还得手臂先向后引,再向前挥动,这些动作的完成,都需要对来球的速度、旋转、落点在事前要有正确的判断;为什么反手防守好呢?这是因为击球部位在胸前,击球动作小,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在等对方的来球,甚至来球正好撞到球拍上而反弹到对方台面的情况也常出现。这种正手反手表现在进攻和防守上的差异,便是形成球台上的控制与反控制,多在双方的反手位之间进行的原因。我们在看优秀选手之间的比赛时(以双方都是右手为例),常可以见到这种情形:比赛双方以快拨的方式互斗反手,或一方在侧身位拉斜线,另一方以推挡或快拨还击,几板过后某一方突然变线,将球打到另一方的正手位空挡,结果获得了主动。
  现在在乒乓球界有从正手突破这一说法,在乒乓球比赛中,采取从正手突破的方针,一个时期来有应用越来越广泛的趋势。一般理解从正手突破,采取方法一是直接进攻得分;二是将球打到对方正手位,或出其不意,或具备一定质量,逼使其进攻失误,或降低其回球质量,为自己创造机会;三是通常由正手回反手的这一板球是难点,先正手再反手,牵制正手压反手是从正手突破的战术思想的另一种体现。现代的乒乓球运动,已发展到十分强调用正手进攻解决问题的阶段,因此大多数情况下选手们站位都偏向反手位一侧,以便进行侧身正手攻,正手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空档,这就为攻对方正手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从正手突破在实战中之所以是一种有效战术,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即侧身正手攻更便于腰部发力,击球线路更灵活,所以杀伤力较之一般的正手攻更大一些,为了牵制对手的侧身正手攻,将球直接送到对方正手位有时反而更稳妥。现在欧洲选手对付我国直拍打法在接发球时已较多采用这个方法,待你将球攻过来他防一板后进入相持,或直接反拉。球场上的这一变化,表明了当今乒乓球技术水平已发展到了一个相当高的阶段,过去不常有的连续发力对攻对拉,现在已成了家常便饭,当运动员具备了较深厚的防守和进攻的功底,就敢于将球打到对方正手,就敢于经常采用从正手突破的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说,攻对方正手,或者说先攻对方正手,或者说察觉对方有侧身的意图,或者说在将对方做了一定的调动之后,攻对方正手,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