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颤动力生产的爆发力击球

“还没完呢”说完,李师傅不慌不忙的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刮刀,在锤把的近锤头部不停的刮。
我说:“刮细点是手握的舒服些吧?”
李师傅说“呵呵,你不懂吗?锤把中间细点可以使木头容易产生变形,这样就有颤力了,锤子力量大。”
……
心想又学了一着吧。去打球的路上我也在想这个事:我们的骨骼也是中间细两面粗的,是不是也能产生细小的型变出现所谓的颤力呢?
再想,我拉弧圈球和加力推也一直是利用这种颤动力的.把拍子想成锤头,手臂是锤把,手腕是产生颤动力的关键.
我的方法是“撞腕法”,手腕由展到收行程很短,而且很容易产生制动的感觉.在挥臂的时候这样动手腕,手腕好象撞到什么似的,所以我起了这个名字.
我的理论说完了,下面我分析我的技术。击球前挥臂迎球,手腕外展,拍子快要接触到球了,手腕发力内收,在收的过程中拍子接触球了,我们都知道,由于我们的加速挥拍,球在拍子上是有一定的停留时间的,由于我用的是撞腕法,在我的手腕收到极限的时候突然停止运动,这种突然的制动是球拍相对与前臂的制动,这样的制动的惯性一定会使前臂再次是加速运动,而且会有骨骼的轻微形变产生颤动力,并且手部也会有这种颤动力。利用用这种颤动力把停在拍子上的球甩出去。这样做会把球打的很有爆发力的。
使用撞腕法击球的关键是手腕的制动感越强产生的颤动力越大,爆发力就越好,颤动力是十分短暂的,产生于撞腕后的瞬间,所以触球的时机是关键,有人说爆发力好坏发力集中是关键,手腕“撞”的刹那就是集中发力的时间。全身的发力要与撞手腕产生共鸣就对了。需要大家掌握理论,勤奋练习熟能生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