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意识(二)

乒乓球 网友投稿 2019-05-23 03:30 70 0
   第三节 乒乓球运动员的意识状态

    意识状态,即人的清醒程度。此处意识清晰与头脑清醒是同义词。在乒乓球教学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的意识状态是存在起伏现象的。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意识状态清晰度高,注意力集中,训练的效果就好。有时比赛中,双方战术并未有变化,而只是注意力集中的程度不同,即意识状态的不同,就直接影响到了比分的起伏。如:头脑稍一不清醒,就会糊里糊涂地丢几分;猛然间醒悟后,小声自勉几句:“抓紧,咬住!”,顿时精神振奋,注意力高度集中,一口气就捞回了几分。

    乒乓球运动员的意识状态大体可分为三类:

    1、上佳状态:注意力高度集中,头脑极度清醒,思维敏捷、判断准确、反应快。

    2、一般状态:注意力集中,头脑清醒,头脑和身体反应较快。

    3、低劣状态:注意力不集中,头脑不清楚,精神有点恍惚(或迷惑),身体,尤其是思维活动反应迟钝。

    乒乓球比赛的特点是高强度,但有间歇。所以,对乒乓球运动员意识状态的要求是,当球处于比赛状态时,应呈上佳状态——头脑极度清晰、注意力高度集中;而在分与分、局与局之间又可做短暂的喘息和调整。运动员应充分认识这一规律,做善于将二者结合起来的聪明者。

    乒乓球运动员的意识内容和意识状态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实践中必须将其有机地结合起来,任何取一去一的作法,都会大大削弱它们的作用,降低训练的质量,影响比赛的成绩。

    第四节 乒乓球意识的重要性

    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人的行动是受意识支配的。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中也必然会受到某种意识的支配和指导。不受正确意识的指导,就会受错误意识(包括带有片面性错误的意识)的指导。正确的乒乓球意识,就是正确的指导思想。运动员有了好的意识,训练的效率就高,整体竞技能力提高得就快。一般来说,技术上的问题看得见、摸得着,比较容易发现或解决;而意识问题,平时不易发现,一旦明显暴露,想再解决甚为困难。

    下面仅结合几个典型实例,分析一下意识的重要性。、1、缺乏科学意识的人,不注意探求乒乓球运动的客观规律,往往机械地理解:“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片面地认为,谁流的汗水多,谁的技术进步就快。这种人尽管很苦练,但收获与所花劳动往往不成比例,甚至事与愿违。从这里,难道不能看出正确意识的重要吗?

    2、训练中,由于某个错误的意识,会把人引入歧途。在五、六十年代,非常重视技术动作的规范。有人片面地认为,基本动作的最高标准就是动作外型与乒乓书刊中的图片动作毫无二致,于是用尺量、对镜照,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机械的模仿,甚至削足适履、本末倒置,把击球效果放到了第二位,追求标准的基本动作倒成了训练的最高目标,还美其名曰:“基本动作正确才能有发展!”世界上的事情,本来就是千差万别的,更何况是打乒乓球呢!这种人因误入了歧途,对动作实质——拍触球瞬间的击球动作毫无体会。所以,尽管这批人中也出了几个基本动作的“模特儿”,但总的最终结果都是一样,带着无限的遗憾告别了乒乓球运动员的生涯!一个错误的意识竟能致人于死地。这又从另一角度说明了树立正确的意识有多么重要。

    3、在技术练习中,一定要带着战术意识练,否则难以练到在比赛中有实用价值的真技术。常听到一些体校的教练讲,教小孩开始进步挺快,但到了一定的水平后想再进步就难了。难在哪儿?其中的一个大难就是缺乏战术意识,不知道教育或引导队员带着战术意识去练技术。战术是运用技术的方法。反过来说,技术又是执行战术的手段。从这个意义讲,缺乏战术意识,实质就是忘掉了训练的最根本目的是比赛。参加比赛,就需争取胜利;欲胜利,就要有争取胜利的方法。而争取比赛胜利的最根本方法就是战术。不明确对付各种打法的战术,不清楚要战胜对手的有效战术,训练自然是盲目的。现在的技术练习,从表面内容看大家都差不多,但因为运动员的脑子里想的不一样(即意识的正确与否),其训练效果就差别很大。比如:都练推挡的落点变化,推左大角、推追身、推右方。如果不带着战术意识练,只是练了推挡的落点控制和变化能力,不仅在比赛中不会运用,而且练多了还难免有枯燥之感。如果我们在练习此内容时,告以调右压左、压左调右和压中间变两角的战术,并要求运动员带着这些战术的意识去练推挡,不仅练了会运用,而且还能提高训练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4、有人比赛一上来就打“摆速”,反手拨、正手抽,全是一副招架之势,其被动自然难免。是他的侧身攻差吗,不是!他所欠缺的不是技术,而是抢攻的意识。不少教练都有过这方面的教训。他们讲,有些少年选手本来侧身攻的技术不错,但由于忽略了抢攻意识的培养,摆速又练得多了点,一旦技术风格定了型,比赛中怎么向他喊:“抢,抢先上手!”也无济干事。这大大地限制了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有经验的教练普遍认为,意识比技术更重要。他们讲,某技术不会,可以学会;但意识不好,则很难改变。等到真正明白时,已临近告退。甚至有些人即使已离开了运动队,但对意识问题可能还未搞清楚。意识好,可以大大提高训练的效率、可以练到比赛中真正需要的并在比赛中又会运用的技术;意识不好,训练的盲目性就大,往往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为了更好地说明意识的重要性,特引用培根的一句名言:“跛足而不迷路的人,能赶过虽健步如飞却误入歧途的人。”

    乒乓球意识,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使我们在训练中可免于误入歧途的指路明灯。

    第五节 乒乓球意识的培养

    一、讲授理论课

    各级水平的运动训练都需要理论的指导,各级水平的运动员都应有理论课。意识的概念,是很难自发地产生的。现在我们正式明确地提出意识的概念和内容,这是运动员和教练员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令人遗憾的是,在我们过去出版的众多乒乓球书籍中,还未有专门就此进行系统论述的章节,这不能不说是乒乓球理论上的一个不足。应引起广大运动员、教练员和科研人员的高度重视。意识的培养,应被列为理论课中一项不可少的内容。

    在讲授意识的理论时,应特别注意与实际相结合,应尽量地多引证一些实际例子来加以解释和说明。“技术靠练,意识靠悟。”有时为了把某一意识讲得更清楚,除了引证乒乓球的例子外,还可援引其它非乒乓球专业的例子。如讲授战术意识时,可以大量引用军事乃至生活中的实例,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对其进行论述。什么《田忌赛马》、《围魏救赵》,甚至《司马光打破缸》的故事也不妨讲评一番。内容手段不限,只要能使运动员真正悟懂意识的精髓就好。否则,把意识的条文背得再熟,但未解其中的奥妙,那是一点儿用处也没有的。董必武副主席早年在学习雷锋的运动中曾写下这样的诗句:“有众学毛选,雷锋特认真。不唯明字句,而且得精神。”请注意后面的两个短句,我们在培养运动员的意识时,尤其要强调,万万不可只满足于队员明字句的表面,真正重要的不是“明字句”,而是“得精神”!

    二、在教学训练的实践中、注意对运动员进行相关意识的培养。

    在训练中,不仅应就技术、战术等具体问题进行指导,而且还应特别重视对队员进行相关意识的培养。如,教如何判断球时,就要强调盯球的意识,在练习技术时,进行有关战术意识的培养。有时,还可以结合具体的球,对运动员进行有关意识的教育。如,一球打出界失误,原因是引拍太低了。此时,不要仅指出此球失误的直接原因,还应引伸出去,对其进行引拍调节意识的教育,让其充分理解引拍在击球动作中的重要调节作用。

    三、制订培养意识的实施计划

    (一)启蒙与初学阶段

    1、对运动员进行科学意识、立志意识和苦练与巧练相结合意识的教育。运用实例进行讲解。

    2、盯球意识。采用讲解配合辅助练习的方法进行。如对墙击球、紧盯吊绳摆动的球、念动训练等。还可结合打球的实践进行讲评。

    3、意识状态。结合实例,讲解意识状态的含义和重要性。再结合盯球意识的练习,提高运动员保持较长时间上佳意识状态水平的能力。

    (二)学习基本技术和简单战术阶段

    1、判断意识:理论结合技术练习,如通过供不同落点、高度和性能的球,使运动员懂得判断是合理击球的基础和前提,牢牢树立判断的意识。

    2、移动意识:讲授并配合徒手与打球的步法练习。练习目的不仅是让脚步会动并知道脚步的移动方法,更重要的是树立移动打球的意识。

    3、还原意识:结合训练,进行讲解。应明确:在连续击球中,此板球的结束即是下板球的开始,注意两板球间的衔接练习中,发现问题,及时讲评。

    4、探索合理击球点位置的意识,结合实际讲解合理击球点位置的重要性,令其在练习中体会。发现问题,及时指出。还可引导队员观摩优秀选手打球时的击球点位置。

    5、打、摩结合意识:告诉队员打、摩结合是乒乓球技术的精髓。为启迪其体会感觉,可将队员手想象为球,教练用拍轻打其手,让他体会打、摩结合的肌肉感觉。

    6、体会击球动作的意识:讲明体会动作的重要性及方法,启发队员每球过脑:打中了,要有体会;失误了,立即回忆动作:知道哪儿错了,怎么改正?这是掌握真正技术的开始。

    7、落点意识:理论课结合实践课。技术练习中,提出打落点的要求,提高打落点的自觉性。

    8、意识状态:重复强调重要性,结合“拼抢1分法”的练习。即在任何内容的练习时,于每分球开始前,心中默念:“拼,全力拿下此分,决不失误!”随之,提挈全部身心之力拼抢,力争此球让对方失误。

    9、抢攻意识:观摩优秀运动员的比赛实况或录像、结合实际讲解抢先上手的重要性,再配以专门的练习,如发球抢攻比赛,限定三板内必须打死对方。又如只允许搓一板就攻的练习或比赛;最多拨或推两板就必须侧身攻的练习或比赛等。教练员应及时讲评,重在培养抢攻的意识。

    10、旋转意识:通过观摩或亲自参加比赛的实践,讲解旋转的作用和重要,提高队员研究和练习打旋转球的自觉性。

    11、表现意识:通过实例,讲解训练的目的是为在比赛中出成绩,平时训练就似憋着一口气一样,企盼着在比赛中得以表现。运动员应明确,衡量技术水平的唯一标准是比赛成绩。还可安排一些活动,如上台唱歌、跳舞、演讲等,最好是单独上台,培养争取表现的意识。

    (三)提高技术、战术阶段

    1、盯球意识、判断意识和体会击球动作的意识:理论讲授结合训练中讲评。上阶段已有的要求,此阶段应再强调之,提高之。来球的变化越来越多,击球动作应越分化越细。所以,盯球、判断与体会动作的意识愈显重要。

    2、掌握动作实质的意识:结合训练,进行讲评。随技术的提高,应逐渐摆脱规范化动作的框架,体会拍触球瞬间的动作,研究击球原理。

    3、调节意识(包括力量、引拍、击球、时间、拍形、发力方向、发力方法和手指的调节):理论课为主,结合训练课讲评。明确调节动作的理由、作用及具体方法,然后在训练课上要求并讲评。

    4、动作定与变的辩证意识、记球意识:理论课讲授结合训练中具体要求。

    5、速度意识、变化意识:在理论上和实践中明确——中国欲在世界乒坛上称雄,一靠速度,二靠变化。告诉队员速度的含义及其提高击球速度的方法,使他们牢牢树立起提高速度的意识。结合技、战术练习与比赛进行讲评,使队员真正树立起变节奏、变落点、变旋转、变战术的变化意识。

    6、战术意识、抢攻意识、动作的时空意识:理论课结合训练与比赛的讲评。

    7、表现意识:在上阶段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利用课前一课中和课后的讲评,甚至平时聊天,不断强调表现意识。

    (四)确立打法、树立技术风格阶段

    1、树立技术风格意识:理论课中,举实例说明确立技术风格的含义和重要性,相互交流帮助队员树立技术风格,在训练与比赛中,严格要求,适时讲评…

    2、战略意识、争取局部优势意识:结合实例讲解,可在观摩比赛或个人赛后进行讲评,以培养队员在这些方面的意识。

    3、练绝招意识、连续进攻意识、控防反意识:理论课结合训练课的讲评,不断强调、不断要求。

    4、创新意识、超前意识:理论讲授,总结历史,多举实例,说明创新和超前意识的重要性,介绍创新技法。

    5、意识状态:结合“拼抢1分法”的练习,不断强调,教练员在训练或比赛中及时讲评。

    6、档案意识:理论课后布置作业,经常检查、严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