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予基本技术新的“血液”(五)

一、特点和作用
直拍反面击球技术,有利于拍形的前倾,能充分发挥前臂伸的力量,所以,它不仅比反手正面攻球的力量大,而且可以打出用正面难于完成的技术,它可以拨、拉、弹、抽、挑。
二、要求
1、必须提高反面进攻技术的质量。开始偶然使用一板反面技术。对方不适应;时间一长,必被对方适应。所以,从长计议,唯有提高技术质量,才是良策。如拉冲弧圈球,应提高其速度与旋转,不能只满足于一般的水平。
2、必须注意反手进攻技术与其它技术的组合。尤应明确的是,反手位球一定要以侧身攻球为主,而绝不能喧宾夺主。
三、动作要点
(一)反面快拨,可用于回接弧圈球,亦可在相持中与推挡结合起到变化节奏的作用。
1、站位与反手推挡雷同,左脚在前,右脚稍后,两脚间距比肩略宽,离台约50厘米。
2、向后引拍约20至30厘米,拍形前倾,手腕向左上方立起,以前臂发力为主,击球的上升期,摩擦球的中上部,身体重心随之从右脚移到左脚。
3、击球时主要用拇指和中指发力,食指自然放松。
(二)反面弧圈技术,是五项技术中最主要的一项技术,具体包括:加转弧圈、前冲弧圈和快撕三种技术。加转和前冲弧圈,主要用于抢拉对方劈搓或发至我左大角的长球、相持中用反面快撕,可为正手侧身抢攻创造条件。
1、拉加转弧圈的站位与快拨技术相同。手腕自然下垂,但不要吊腕。引拍时,球拍在腰部动作的带动下有一向左后下方的弧形转动,膝微曲,腹稍收,身体重心略下沉;利用脚蹬地、伸膝、挺腹和转腰的力量,前臂、手腕先向前迎球,击球后速转为向上摩擦,身体重心从左脚移至右脚。击球时间为下降前期,触球中部或中上部。击球时主要用拇指和中指发力,食指放松。
2、拉前冲弧圈球的站位基本与前相同,但遇底线长球时,左脚可退半步。击球时,身体重心比拉加转弧圈略高,利用蹬地、挺腹和腰髋的扭转动作,前臂、手腕在击球后速向前摩擦,击球中上部。击球时间为上升期或高点期。
3、快撕的站位与快拨相同。整个动作的幅度比快拨大,击球的上升期或高点期,球拍与来球同高。拍形前倾约与台面成45度至50度,协同身体重心之力,前臂、手腕向前摩擦。
(三)反面弹打,具有动作小、速度快、突然性强等特点,在台内或近台遇到稍高于网的球时,一板反面弹打,常可使对方防不胜防。另外,它还包括对付加转弧圈球的敲打技术。
1、站位与快拨相同,手腕立起,身体重心略高;击球时,手腕先向后稍转,然后猛然向前下方用力击球;击球的中上部,击球时间为高点期或上升期。整个动作短促有力。拇指和中指用力,食指放松。
2、敲打技术的拍面近乎与台面平行,手腕立起;击球时,手腕不向后转动,拍形固定,以撞击为主;击球时间为上升期,触球的中上部。
(四)反面抽球,主要用于扣杀左大角的半高球的扑正手位后又跑回反手位时的击球(此板球用拉球亦可)。
l、站位左脚稍后、右脚稍前,离球台100厘米左右;上臂和前臂先向后引拍至左肩处,再协同腰、髋、腹的力量,向右前方挥拍击球,身体重心随之从左脚移到右脚。
2、击球时间为高点期或下降前期,击球时主要是拇指和中指用力,食指自然放松。
(五)反面挑打,是一项在前三板争抢段的常用技术,主要用于对付左方的近网球。
左脚向前插半步,身体重心前移,手臂直接伸入台内,手腕自然下垂,击球中部后速转为向上摩擦,击球的最高点。拇、指和中指用力,食指放松。
第九节 搓球技术
一、特点和作用
搓球堤一项过渡性技术,用它来对付下旋来球比较稳健,也是初学削球时必须掌握的入门技术。
搓球,虽然可以通过旋转、落点和速度的变化给对方回球制造一定的困难,为自己抢拉或抢攻制造机会,但在现代加积极主动的乒乓球时代,过多搓球必然导致对方先攻的局面。
搓球,是一项很实用的技术,但又极易被平时训练所视。
二、要求
(一)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攻球者应尽量少搓,树立“只搓一板就攻”的战术指导思想。即使是削球选手,也应尽量加强搓中抢攻的意识,不可依赖搓球得分。
(二)加强搓球的落点、旋转和节奏的变化。
三、动作要点
将按慢搓、快搓、摆短和劈长的顺序分别叙述。
(一)慢搓。回球速度慢,利于加转,是初学削球时的入门技术。
1、击球时间为下降前期,触球中下部。
2、前臂向前用力为主,配合手腕动作,拍形较后仰。
3、直拍选手反手搓以食指和中指用力为主,拇指配合发力;正手搓球以拇指和中指用力为主。横拍选手以靠近虎口处的肌肉和拇、食指的协调用力为主。
(二)快搓。回球速度较快,主要用来对付对方发或削过来的下旋或侧下旋球。
1、站位近台。击球前,手臂应迅速前伸迎球,拍形稍后仰(比慢搓竖提多)。
2、上升期击球。
3、手腕向前下方用力为主。须明确:手腕必须结合前臂用力,而不是脱离它。
(三)摆短,是70年代后,用来对付近网下旋或侧下旋球的一项搓球技术。具有速度快、落点短(球过网不大向前走)和弧线低的特点,限制对方抢拉或抢攻颇具效果。
1、站位近台、重心前移,臂伸前,上升前、中期击球。
2、拍形较后仰,触球中下部。动作幅度很小,手腕在摩擦球时还有一定的减力动作。
(四)劈长,击球弧线直且急,落点往往靠近对方端线,若能与摆短结合运用,效果最好。
1、击球的上升期后段或高点期,手腕、前臂用力向前下方砍去,发力较集中。
2、动作幅度比摆短大。
(五)侧身正手搓球。“力争抢先上手,突出正手进攻”,已成为当代乒乓球运动的一个发展趋势。在这种形势下,正手侧身搓球悄然而生。它利用了人们一见对方侧身必然准备防守的心理定势,大大提高了搓球的效果。其动作要领除在击球前需移步侧身外,其它皆与正手搓球相似。
四、易犯错误及改正方法
(一)滥用手腕,造成腕、臂用力脱节。搓球既难加转,又多失误。
改正方法:
1、明确手腕必须结合前臂发力,不能使二者脱节。
2、徒手动作,体会腕和臂的结合发力。
3、上台练习。开始先少动手腕,慢慢再结合前臂动作增加手腕的力量。
(二)不依来球旋转和高低长短变化而调整动作,易吃对方旋转,或出机会球,或直接失误。
改正方法:
1、明确应根据不同来球调整搓球动作。如来球下旋强烈,则应拍形后仰,增加向前俏力量;来球不转,则应将拍稍竖,增加向下的力量。
2、提高对来球的判断能力。
3、在对方不断变化搓球或发球旋转和落点的情况下,练习搓球,以提高应变能力。
第十节 富有生命力的创球技求
一、特点和作用
削球,是一种防御性技术,具有稳健性好、冒险性小的特点。所以,传统削球的取胜一直靠的是实力。随着攻球技术的提高,首先击败了“消极防御”(即稳削),继而又在与“积极性防御”的争斗中占了上风。因为,尽管削球者通过旋转和落点的变化确给攻球者增加了困难,但其威胁性仍然比不上攻球。一记重扣,可以得分;一板加转,就未必奏效。况且,人们对旋转的适应能力是一直在提高的,而对速度的适应就有一定的限度。这就使削球必须沿着:“实力+积极防御+攻球”的方向发展。用削球为自己的进攻创造条件,用削球限制对方的进攻,用削球使对方被动,甚至失误。
二、要求
1、削球应具备扎实的基本功,要能削弧圈、能削一般拉球、能接突击球。
2、树立“积极防御”的指导思想,增大削球旋转的变化,提高逼角和落点的变化能力,控制好削球低度。
3、必须具备灵活的步法和顽强的意志。
4、重视削球与攻球的配合。
三、动作要点
将按削一般拉球(正手削球、反手削球)、削追身球、削接突击球、削接加转弧圈、削接前冲弧圈球以及反胶与长胶削球动作之别的顺序分别叙之。
(一)正手削球
1、右脚稍后,体略右侧,双膝微屈,拍形竖立(即与台面近似垂直),引拍至肩高附近。
2、在来球的下降前期(逼角还可在高点期),前臂在上臂的带动下,随身体重心的移动向下、向前、向左挥动,触球中下部,手腕控制好拍形并有一摩擦球的动作。
(二)反手削球
左脚稍后,体略左侧,拍形竖立;前臂在上臂的带动下,腹身体重心向下、向前、向右挥动,在下降前期触球中下部;手腕控制好拍形并有一摩擦球动作。
(三)削追身球
对方攻球至中路追身,因受身体妨碍削球此较困难。具体削法有如下几种:
1、移步让位法
(1)单步让位反手削,来球在中路偏左的位置,或本人善于用反手削中路球者,皆用此法。
①左脚向右后方撤半步或一步,腰带动身体略向左转。
②上臂靠近身体右侧,前臂上提引拍至胸高,拍形竖直,③触球瞬间,上臂内旋、肘稍支出,前臂随身体重心向右下前方削出。
(2)单步让位正手削:来球在中路偏右,或习惯于用正手削中路球者,皆用此法。
①右脚向左后方撤半步或一步,腰带动身体向右转动。
②上臂靠近身体,前臀向右上方提起,拍形竖直。
③触球瞬间,前臂随身体重心向下用力为主,手腕控制好拍形并有一摩擦球动作。
(3)换步让位反手削:右足先向右移半步,左足再随之向右后方移半步或一步,腰带动身体略向左扭转,腾出位置用反手削。
此种让位方法比单步让位法腾出的空间大,利于手臂动作,但无单步让位快。
(4)换步让位正手削:许多选手采用此法。因为正手削球调节的空间比反手大。
移步方法:左足先向左跨半步,右足再随整个身体的右转向右后方移半步或一步。
2、收腹含胸法:来球迅速,直冲中路,来不及移步让位时,可迅速收腹、含胸、提踵(有时甚至双足腾起)同时提拍上举,再向前下方用力将球削出。此法回球速度较快、
(四)接突击球
1、近台快截法:站拉近台,对方突然起拍(如:搓中突击、发球抢攻或轻拉中突然起拍)往往采用此法。
(1)迅速用单步或跳步(一般用反手削者多用跳步,用正手削者多用单步)后退,并提拍上举,拍形竖直。
(2)看准来球,前臂协同身体重心向下用力为主、下切快截。手腕控制好拍形,忌乱动。
2、远台前送法:站位离台较远,多在对方连续突击,或在拉中突击时运用。
因来球至身前时,速度与力量大减,并已至下降中后期,所以,整个动作是向前为主。
(五)削接加转弧圈
当今,弧圈球打法风靡世界乒坛,所以,削球者如欲立足,则必须削好弧圈球。其中,削好加转弧圈球又更为基本。
1、过去,削接加转弧圈多在下降后期。现为了更好地完成下切动作,提倡在下降前中期触球。
2、拍形竖直(即与台面垂直)甚至引拍后还可略前倾拍形。
3、协同身体重心的力量,上臂带动前臂向下用力为主。触球瞬间有一先压后摩再依球调整推送的动作。手腕切忌晃动。
4、为提高控制弧圈球的能力和加大削球的旋转,应特别重视运用身体重心的力量(即腰、腹、髋、腿、膝等部位的协调配合)。
5、削接弧圈球时,应特别加强判断,以尽早移位选位、调整动作,争取在最佳击球点位置(一般在右腹前)触球。
(六)削接前冲弧圈球
1、动作基本与接突击球相似。前冲弧圈球既快又转,所以,削接它时既要反应快、步法快、动作快,又要注意向下切削,拍形竖立。
2、自己在回球不转或较高时,对方常会来一板从上向前、向下直扫式的前冲球,此球弧线尤低、在削接这种球时应稍向前送,以防下网。
(七)使用反胶与长胶削球的区别
用长胶削球时,应注意发力集中,在撞击时需注意对球的控制力,并力求借到对方来球的前进力;
用反胶削球时,需以自己发力为主,向前用力较多、摩擦球较多。
四、易犯错误及改正方法
(一)拍形过分后仰,削接强烈上旋拉球或弧圈球时易出高球或出界。
改正方法:多与拉加转弧圈的选手练习,强调引拍时拍形应竖立。
(二)正手削球时,不是前臂带动上臂向上引拍(即前臂高于肘部),而是用肘部直向后拉,限制了前臂的下切动作,易吃强烈上旋和弧圈。
改正方法:先练习徒手动作。强调前臂带动上臂向上引拍,再上台练习体会此动作。
(三)只有前臂动作,不会运用身体重心的力量。控制球能力低,削弧圈球差,步法慢。
改正方法:观摩优秀削球选手的动作,重点观察其运用身体重心力量的方法,再仿而效之,练习徒手动作和上台对打。上台练习时,应多与弧圈球选手对练。
(四)削弧圈球时,手腕转动,易削球出界。
改正方法:先光用前臂切削,不动手腕,待动作较稳定时再慢慢体会手腕配合前臂的下切动作。
(五)削球时,懒于移步选位,形成用手够球、以手法迁就步法的习惯,控制球能力低、削接弧圈球的能力尤差,而且难于加转。
改正方法:
1、先明确:为在最佳时间和最佳击球点位置触球,必须提高判断能力,养成移步选位的好习惯。
2、徒手动作练习。想象不同位置(左、中、右,远与近)的来球,然后移步引拍削球。
3、上台练习:陪练者有意经常变化拉球的力量和落点。迫使削球者必须移动脚步。教练员应及时予以评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