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的难点---旋转判断

制造旋转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功夫。它并不象刚生下的婴儿就会吮奶,而是凝结了人的一般劳动(象毛豆荚之防弧胶、吕董之高抛发球)。他们都该得到应有的尊重。我们不应言语相激,而应相互交流,取得共赢。
制造旋转的理论有:一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是磨擦力=磨擦系数(其由胶皮性能决定)与正压力(我们常说的撞击力)的乘积。制造旋转时通常有三种:一是借势:对方回球下转,拉弧圈的方向与回球旋转的方向一样,所以拉出的球会更转。二是逆势:用削球回击下转球,这时削球的方向与下转的方向相反。这时就看削球之力与下转之力能否克服,如刚能克服,则削过去的球是不转;如完全克服,则为下转,不能克服则为上转。防弧胶、长胶因很难克服旋转:来球上转时,削过去的球下转或不转,来球是下转或不转时,削过去的球为上转或不转,我在打这类球时一般按不转来回接。对这类打法,很难马上适应,需多加此类练习方能有所感觉和见效。三是避势:对于来球旋转难以判断时,一般可用接触球之侧面来处理。原因是接触球之侧面避开了旋转的强烈区(因其线速度最大),所以拉侧转较为稳定。
毛豆荚之所以进步迅猛,除了他爱学习爱钻研,还有勤练习,多提问。其防弧胶回接的球的旋转、落点难以捉摸。尤其是旋转,我深受其害。有此对手我倍感珍惜,也更使我有挑战欲。希望毛大侠常来泽国,一磋球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