弧圈球与反胶球拍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反胶弧圈球技术有点生不逢时。因为正值中国的正胶近台快攻打法日渐完美,日臻成熟之时,不可能有弧圈球技术发展的足够空间,而崇尚传统的中国人文环境也制约了弧圈球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特别应该指出的是中国第一代弧圈球选手都是陪练起家,而这些无名英雄大多数又不是超一流高手,当时绝大多数青少年运动员心中崇拜的偶像自然是使用传统正胶球拍的近台快攻佼佼者,因此很少有人从小就学习这种被中国快攻打败的日本弧圈球技术。弧圈技术与反胶球拍的普及和推广发生在70年代初期,那时候欧洲新生代运动员已经改变了观念,彻底放弃了传统的削球打法弃守为攻,并将日本的弧圈球和中国的近台快攻融为一体,创造出现代弧圈快攻技术的雏形。直到80年代末在蒙特利尔世乒赛上,瑞典的三剑客——瓦尔德内尔、佩尔森、阿佩伊伦终于以5:0的比分,令人信服地击败了对他们围、追、堵、截了多年的老对手中国队,实现了他们的梦想,再次为欧洲夺回了阔别多年的斯韦思林杯。至此真是十年磨一剑,以速度与旋转融为一体的现代弧圈快攻技术已经成熟,终于成为全世界公认的主流,反胶也从此取代了正胶成为人们首选的球拍。
使用反胶球拍拉弧圈球的攻击速度其实并不比正胶慢,正胶快攻的击球速度主要表现在近台的击球节奏快上,也就力争击球的上升点和最高点,用节奏速度并配合落点和轻重力量来争取主动权。再者正胶球拍由于胶皮摩擦球的系数不如反胶,球板又较厚较硬,故击球的脱板速度快,而且弧线容易低平。因此有的外国人称中国的正胶快攻为“台上短打”,顾名思义就是靠打得快、弧线平和打出距离短来争取时间上的优势。然而使用反胶球拍的现代的快速弧圈球进攻技术,不仅能打出正胶的节奏速度和大力击球时产生的飞进速度,而且还能在进攻的同时制造强烈的上旋,使球落台后产生前冲或前拱,产生正胶没有的加速和变速。也就是说在同样近台范围的进攻中反胶要比正胶多了一个速度制胜因素,即使在失去了节奏速度的离台进攻中,反胶仍可以保持很快的飞进速度和落台前冲的加速和变速,这些都是正胶球拍不容易做到的。既然反胶球拍有诸多速度优势,那么多数人选择反胶球拍也就是乒乓球运动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了。
使用反胶球拍的人经常为反胶的使用寿命所困扰,反胶球拍不像正胶,有时寿命非常短。一般来说即使保护得好,最多也就使用3---4个月。但是也有例外,笔者今年暑期在北京见到一个热爱乒乓球运动的美国老人,他非常珍爱自己的球拍。据他介绍自己每周都要保持3次以上的练习,每次都在1小时以上,可是他的反胶球拍已经使用两年了,看上去似乎还和新的一样。原来他为自己的球拍专门制作了一个有机玻璃的拍夹,每次用后他会用专门的拍面清洁剂擦干净,然后用拍夹将反胶面夹紧,使反胶与空气隔绝,为了防止拍夹与球拍脱离,他还为拍夹的四角安上了螺栓。这位老人从不允许别人随便用手触摸他球拍的反胶面,的确他的球拍保护得非常完好。据橡胶专家介绍:橡胶的分子像线一样缠在一起,经过硫化后,会使硫磺分子与橡胶分子有序的排列在一起。表面摩擦系数好的新反胶主要因为橡胶线状分子排列的短头和空隙产生了对球的摩擦所至,然而使反胶变得不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尘土杂物将反胶分子间的空隙塞满,使反胶面发生了物理变化。另一个原因是由于反胶分子与空气中的化学物质进一步发生反应,从而使胶面发生了化学变化。根据上述原理只要保持打球的环境清洁卫生,同时也像那位美国老人一样仔细保护自己的反胶球拍,反胶的寿命一定可以使用得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