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胶的将来是什么-跑酷街    直板正胶快攻是中国的传统打法。从容国团59年首夺世界冠军一直到前几年的刘国梁,到现在世界上没有顶级的男子正胶攻球手。球棍们不仅要问:正胶的将来是什么?(正胶在本文中包括所有以正胶,生胶攻球为主要得分手段的打法,如刘国梁,滕毅--虽然他们的反手是反胶。)
  一、从世锦赛历史看,60年代5个单打世界冠军,正胶占三个(庄则栋);70年代占了一个(77年河野满);80年代是两次(江嘉良);90年代是一次(刘国梁);刘国梁后一个也没有。五次奥运会男单,正胶拿了一次冠军。25次世界杯男单,江嘉良,陈龙灿,滕毅,刘国梁拿了4次,不到20%(88年开始的17次,只有刘国梁拿了一次,1/17,不到6%)。
  二、从技术上分析,正胶攻球以撞击为主,弧线比较直。而反胶的粘性大,可以同时撞击和摩擦。从力学上讲,反胶打出的弧圈由于旋转的关系,稳定性比正胶的攻球好。正胶虽然也可以拉球,但旋转速度都比不上弧圈,尤其是近年来的爆冲弧圈。改了大球后,球速的减慢,对正胶就更不利了。(在网球界,上旋式抽击从70年代开始代替了平抽成为主流打法。即使最好的发球手,二发时也往往加上上旋以增加稳定性。)
  三、由于上述原因,正胶的选手打的主要是变化球而不是实力球,一旦被人适应往往很难翻身,全身而退的很少。只举几个例子:庄则栋70年底访欧,连输匈牙利,瑞典的选手(本格森就是在斯堪的纳维亚公开赛1/4决赛上胜庄则栋而一战成名的);71年的世锦赛上,庄则栋也输给了匈牙利和瑞典选手。如你说由于文革,这个例子不算,让我们再看看近一点的。70年代的李景光,李振恃都没能全身而退。李振恃在79年世锦赛团体决赛连丢2分,81年世锦赛单打输给了阿佩伊伦,不久后退役。80年代的巨星江嘉良也难逃此厄运,88年奥运开始,世界大赛对瑞典三连败(输给林德,阿佩伊伦,老瓦)。刘国梁对老瓦,老佩的战事尽人皆知,就不说了。(河野满是唯一做到了全身而退的,但77年他对郭跃华的决赛到底发生了什么永远是个谜。第一局,老郭11:17落后,但连拿10分胜了第一局。英国的报纸上说河野满在领奖台上一点笑容也没有。)
  所以,可以预见,如现有的规则没大的变化,正胶不会再成为主流的打法。但倒过来,一旦没什么人打了,咱们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可以用一正胶快攻的做奇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