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手拉球的注意事项补充

乒乓球 网友投稿 2019-05-18 02:00 45 0
    对“正手拉球的注意事项(国家男一队教练吴敬平)”一文章的补充及相关笔记整理稿
  最近又上渔场,好贴子不如从前多,但有一篇挺好,就是““正手拉球的注意事项(国家男一队教练 吴敬平)”,确实是实实在在的真技术。但是其中好象没有提到击球重心的问题,其实重心问题在弧圈球技术里的份量应该是占有关键性的地位,现在很热的“重心交换”也不过是重心问题的其中一环而已。其实这个问题简单得很,我不是什么教练,但手上有当年打球时笔记,摘录整理如下,括号内为本人加注和解释,希望和大家共享:
    
  下面,我们从拉球的分解动作分析一下:
  “拉手、转腰、展腕、转腰、挥臂、挺腕、击球、随势完成动作、还原”,总共是九个分解动作,如果用连续图就是在画一个半圆周弧形。——那么合理的击球点在那里呢?
  如果发力充分的话,整个拉球动作下来,击球点应该就是挥拍速度最高的瞬间,同时也是手腕前挺使拍与球滑动摩擦的瞬间,这样的话,“拉手、转腰、展腕、转腰、挥臂、挺腕、击球”这几个动作占了整个拉球动作从空间、到时间的大部分。也就是说,击球时,拉球动作已经完成了大半。而乒乓球速度快,弧线低,无论是搓球还是对方的攻球、弧圈球,弧线都比较低,如果拉球回击的一方重心比来球的弧线高了,拉球动作的空间和时间上就会受到很大限制,击球前的动作就比较拘束,不可能做到象韩国人的正手弧圈那么舒展,威力就更加有限。
  (笔者注:其实看看韩国人的正手拉球,还不能不提我国的直板弧圈前辈(郭跃华),当代的王励勤,正手拉球时重点都比较低,两腿间站得比较开。看起来动作比国内大多数人大很多,但是威力很大,同时连续性也更强,这又是为什么呢?)
  实际上,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能在击球动作中发挥出来就更有限,所以动作的结构是否合理,发力是否充分是弧圈球质量高低的核心内容和直接决定因素。分析如下:

  1、拉球动作的最高速度点,就是合理的击球点;

  要使击球时发挥出个人最大的爆发力,就要使你的击球点前动作舒展,发力充分。在你个人动作结构一定的前提下,无论来球弧线高低,击球前的动作过程和幅度应该是基本相同的,这样才能保持连续拉出高质量的球。从连续动作分解图中,我们可以认为最佳的击球点位于——略高于腰部,胸前右侧(以右手运动员为例),但具体的点是由对方来球决定的。

  2、必须根据来球弧线决定拉球时的重心;

  说到重心,不要以为人站什么位置,重心就应该有多高,这是错的,对方的来球决定了你重心的位置。对方可以在比赛中打过来任何弧线的球,只要能打到你的桌面,但你想用弧圈球回击,就必须使自己的动作与对方来球的弧线配合起来。击球点高于胸口就拉不了,所以太高的球不能拉。——你的个子没有那么高,手没那么长 ,太低的球不好拉,向前用力太多,反而上不了桌,最好是吊起来(指拉高吊),或者是兜回去。

  3、击球前的步法移动要提前,拉手、转腰动作要充分,保证击球时发力完全;

  球是死的,但对方用不同方法打回来,就让它有了生命,所以你自己就一定要活,不然死的就是你!

  首先是下盘要活(指步法),要有预见性,对方球离开拍子时,你就要判断出它会打向那里,脑子想到了,腿就要跑过去,不要等球到了你再跑。象xxx同学就是个好人,球到了才跑,所以老捡球(众人大笑——注:xxx是我同一批的队友,步法较差)。
  不要想着要到处跑,动作就可以缩水,我再警告一次:你敢把自己的动作乱打折扣,你的水平就跟着打折扣,不信可以试试!你们现在能拉一、两板了,为什么没有三、四板呢!?看看自己的动作,第二板开始就不拉手了,跑得很累,很忙是吧,不想好好练就叫你底老豆带回屋企,不要浪费我的时间 。
  

  好了,总共和拉球重心有关的就这么多,这可是八十年代的东西,可能有点旧了。但今天不要说地方选手,就是国家队,也就是王励勤一个人的步法、重心和重心交换这几方面结合得不错,至于其他人嘛

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