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的存在性:从格林卡比赛中看到这一独特的技术,经过网友对整个动作外形式描素,让大家开始尝试这一技术.最初我看到这篇文章时,也认为少谈论为好,以免错误引导一般球友.后来看到网上大量的朋友试打后的认可,感到这一技术的存在性,才引起我的一点思考.
技术的合理性:横向发力首先是起到了避转的作用,对回击下旋球有一定的效果,其次横向摩擦增加了吃球的时间,也就是更容易吃住球,大家试过都有稳定性增强的感觉.再者生理机制上也要求发大力时最后必然要向右,正手也同理,发力越大,拍的挥动就超向右肩.更大的发挥了腰和腿的作用,使发力更充分.
技术的应用性:(这里讲到的应用性,不适合纯以娱乐为主的球友,如果是这样,请跳过此节.)它存在而且技术合理,那么我们就应该应用它了?答案是:否.先从我们打球的习惯性来讲,都是侧重正手位的,以正手得分为主,我们的站位就会是左前右后,而格式反手发力时,需要左后右前,打球时出现这么大的站位变化,一定很难适应,真正的做出来很困难,其次从时间和反应能力上说,发力大就必需用腰用腿,同时也就意味着要用更多的准备时间和击球时间.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对来球的预判和准备时间也是有限的.这就和正手产生了矛盾,一面分得多,另一面必然会少.我想这也是格林卡正手总是很匆忙失误多的一点原因吧,我国球员为了快速转换并以正手为主,所以几乎所有的国手反手都不过份的转腰,并不是腰不发力.只有格林卡的环境才能生出格式的反手(并不是其它人不会,既然出现了格林卡,我认为中国的教练和研究团体,会比我们想的更多更全的,只是不能象我一样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校稿时发现下面这句有点不太恰当)就象王浩的直板横打和其它国手有本质的区别,业余的直板横打更是相形见绌,很难在比赛中用上几板. 因为我们(广大球友)从技术上、从思想上早以没有了它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如果你真想练好格式反手,下一问题就会是:放弃正手为主的可行性研究.
练此技术的注意要点:
1、从想思上要放弃以正手为主的观念,建立以反手为主的发展方向,如果你本身正手就不好,那就更方便些.
2、从技术上讲,要注意站位和腰、腿的运用,大臂随着腰转动,肘和身体相对静止。从发力上简单的说,向右转动发力的是腰和前臂,向前用力的是腿,击球瞬间手腕向前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