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乒乓球运动的“对称性”

前后对称
迎前迎前再迎前!这是刚学球时,教练或周围朋友对你说得最多的词。由于刚学球时各方面意识的欠缺,所以在击球点的判断上把握不住。我们何不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一下问题呢?首先我们要搞明白为什么要迎前?大家都知道这样一个定律-----w(功)=fscosα(合力*位移*角度),迎前就是为了增加s(拍子与球之间的距离)的长度,以至于我们能提高合外力做功。举个直观的例子,就说我们打拳,把拳头先收回来再打出去与不收拳头就往前捅哪个更能打上力量呢?所以说,想迎前就得先“收拳”,只有充分的向右后方引拍,才能做到更好的迎前。
一张一弛
发力发力再发力!我力量不小啊,为什么还是发不上力?----相信不少朋友也遇到这样的情况。其实,乒乓球运动对绝对力量要求不是很高,主要还是相对力量(爆发力)。为什么力量很大而打不出来呢?这是因为你的冲劲不足,就是爆发力差。再引用一个定律ft=mvt-mv1(冲量=质量*末速-质量*初速),通过这个定律我们首先要明白,挥拍运动是个加速运动,因此怎样提高挥拍加速度就成了力量发不出来的首要问题?大家不妨看看第12期的<<乒乓世界>>上李晓东教练的<力拔山兮气盖世>这篇文章,相信会受益非浅的。下面引用李晓东的几句话"绷着手收前臂,根本收不快,因为手腕是僵硬的,而手腕放松,手腕一加速,即使前臂僵硬了也能加速","很多人不乏力量,但他们在打球时把力量给浪费了,他们的整个击球过程,无时无刻都在发力,这就变成了一种匀速的用力","挥拍击球的前半程,你的肌肉劲保持适度紧张,而把你的力量主要留给后半程,加力,包括加转摩擦,都是在后半程完成的"。他还举了骑自行车的例子,一直用劲蹬,不但骑不快,而且一会就累了,而蹬一下松一下,不但骑的快,而且能骑的长久。还说"从生理学上讲,如果肌肉一直十紧张的,那么整个传导系统,反应系统都是紧张的,肌肉活动的感觉也是不同的。"最后还得引用他的一句话"我们必须学会放松,放松才能够更好的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