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国家队现在还有几个用直板正胶的?刘国梁恐怕也要担心后继无人了吧?
1、球不好看
其实我不很喜欢看刘国梁打比赛,在小球时代,他更多地倚赖发球及发抢得分,很少出现漂亮的相持球。这样的球不禁让人看得生涩——虽然他的成绩还是非常不错的。即便是专业选手在比赛中对这样的打法也感觉索然无味。有人说:就像是玩阴的!
而女子的杨影、张莹莹发球也不错,技术上也是属于前三板类型的。对于球迷大众喜欢看相持、看来回球的想法出发,他们并不会很受欢迎。
2、战绩不稳
刘国梁是大满贯,但他的出色战绩主要集中于95到98年之间,在随后的时间里他的战术被对手逐渐了解,成绩也开始出现下滑。这几乎是直板选手的通病——张莹莹如流星般获得世界冠军,又在短短时间内被退回省队;而杨影连续参加了4届世锦赛,却不无例外的次次败在外国人手下:95年输陈静、97年负布尔诺、99年负柳智慧、01年输给刘佳……越往后走,他们的战绩越难获得保证。
3、培养周期长
大家知道直板正胶选手的培养周期一般都比较长,而现在随着国内球员年轻化趋势的加剧,培养直板正胶反而成为一项不赚反亏的买卖——郭跃、李晓霞14岁就能纵横国际赛场,而同年龄的直板正胶选手还不知在哪呢!
4、谁愿意当流星?
即使如刘国梁般出色的正胶选手,最终也不免出现尴尬的下滑趋势,一般的选手又哪敢轻易采用直板正胶打法?也许能凭着对手不适应的优势获得若干冠军头衔,但在被对手熟悉之后呢?
而女子力量、杀伤力远不如男子,因此成就伟业则显得更为艰难。
练了十几二十年球,谁愿意做流星?
直板正胶,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