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论-跑酷街    辨证性

  辨证分析是马克思哲学的精髓,用来分析乒乓球能让我们更有效地认识乒乓球运动。比如:乒乓球中普遍存在的“硬和软”的问题,“黏和涩“的问题,“打和摩”的问题,等等。

  相对性

  和分析任何事物一样,都要相对的看问题,乒乓球运动也不例外。只有比较的看,才能看到问题的不同,才能发现问题,和更好地解决问题。比如:关于转不转的问题。对于强烈的下旋,弱转的下旋就相当于上旋,因此,想把转不转发好,只要解决“转”的问题。只要能把加转球发的很转,一般的加转相对的是不转。

  关联性

  联系分析问题的重要性是不言而予的,如果说相对的看问题是横向分析,那么联系看就是纵向分析,能把问题分析的更深入,更透彻。比如:关于迎前的问题。有许多人都说自己打球时感觉“顶”的发不上力,“顶”是因为没有迎前,没有迎前是因为没有迎前的意识,迎前的意识的根本是盯球意识+判断力+反应时间+位移速度。集中注意力盯住球,当球接触对方拍子的瞬间,就要判断出球的运行方向和旋转,同时转腰引拍作好迎击准备(没迎前的人大都是在球已经过网或快过网了才开始转腰引拍);再根据第一落点判断好第二落点,移动到合理的击球位置;最后根据旋转和落点判断球的弧线,找到最佳的击球点。这样击球点就会在体前而不是体侧。其实,关联性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在选择打法和球板的配置上也要联系地分析。

  发展性

  由于乒乓球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规则的不断改变,我们在打球时也要与时俱进,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只有这样才知道什么是先进的,什么是落后的。比如:小球时代的“借力打力”,在大球时代的今天,可以说此观点就相对落后了,由于改大球后,速度和旋转都相对减弱,因此主动发力和动作幅度的相对增大是必然趋势。发展性不但包括对已知问题的发展,还包括对未知问题的探索。中国人发明的直板快攻打法,日本人发明的弧圈技术,张燮林发现的长胶,还有抖式发球,倒板技术,现在的四面攻和调重心技术,这些都是对未知技术的探索,虽然未必都能成功,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是不可少的 ,也是很必要的,只有这样事物才能不断发展和进步。
  以上观点可能对你增长乒乓球技没有什么明显的帮助,但能让你更好的了解乒乓运动和理解乒乓运动,以至于增强对乒乓球运动的认识,增强独立分析技术上、战术上的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