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强化复合材料底板的性能特点-跑酷街    玻璃纤维的初期振动幅度也很大,因此玻璃纤维底板击球感觉也很柔和。由于其振动频率不高,能使底板击球的时间较长,但是玻璃纤维振动减衰速度最慢,如果不能与木层结构设计形成良好的匹配,底板就不能形成良好的击球“底劲”。通常优秀运动员很在乎击球的冲击振动通过球板反馈产生的敏锐“手感”,并且他们已经习惯了纯木材料底板给他们带来的“通透”感觉,所以许多人不一定适应碳纤维或芳基纤维那么强的“个性”。但是可能因为玻璃纤维的特性更接近天然木材的缘故,他们对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底板却经常赞美有加。2001年初,“世奥得”将自主开发的龙之剑底板(玻璃纤维)送到了包括国家乒乓球队在内的优秀运动员中间试用,被认为其弹力、控球、手感等综合性能已经赶上或超过了许多进口名牌专业底板。
    大球时代需要对现行的乒乓球拍重新进行优化,这样一来全世界的球拍厂商都面临着相同的机遇与挑战。大球时代的到来不仅呼唤技术与战术的创新,同时呼唤球拍的改进与创新。可喜的是我国许多乒乓球底板生产企业都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与开发,许多厂家都迅速推出了他们的新产品,如“郗恩庭”牌十三层木加碳纤维底板,“拍里奥”的碳精系列底板,“银河”的三层碳素板等,这些推陈出新的产品都有自己的特点,质量也相当不错,这些厂家都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但是,也有一些厂家仅仅从提高底板的硬度出发,围绕着碳纤维做文章,似乎有些偏颇。大球变重,变慢,固然应该提高底板的坚挺程度,但是单纯提高硬度只会缩短球在地板上的滞留时间,提高了球的脱板速度并不等于提高了力量转化为速度的效率,相反大球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因素是“软”,球体增大,是球壁的强度下降。人们用力扣杀大球时,常会感到球似乎要“破”,其实这是因为强度下降了的大球受到大力冲击球时产生“形变”过大的缘故。如果一味加硬底板势必造成击球瞬间对球体局部的压强过大,从而使球的局部产生更大的形变,这种局部的变形与恢复使击球作用力不能在同一时间里整体地作用于球,势必降低了击球力量转化为球飞进速度的效率。因此必须全面针对大球变大,变重和变软的特点对打大球的底板进行综合的设计。为了做出优化的应对,“世奥得”已经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rg系列大球底板。rg底板与众不同的地方是在底板的三个沾合层中分别选用了两种软硬不同的强化复合纤维材料:
    首先针对大球重量了0.2克,来球对板的冲击力增大这一课题,加入中间的高强度刚性碳素纤维,以保证底板在快攻与扣杀大球(重球)时的坚挺与稳定性;
    其次针对大球变软,球体承受压强的能力有所下降这一课题,在球拍木层双侧增加了具有柔韧性纤维,从而保证了底板在触球时,使击球力量能柔和均匀地作用与整个球体,提高了击球力量转化为球速的效率。
    针对大球直径增加了2毫米,球体变大了这一课题,rg球板的设计将不同硬度的6层木与不同性能的3层纤维按照特定的顺序排列,优先球板的整体结构,从而扩大了球板的有效击球范围。
    针对大球速度变慢,导致运动员快速击球的攻击威力下降这一课题,rg球板的大板面设计与加碳纤维的鞭打型透柄,将击球重新适当前移,增加球板柄部的硬度,不仅提高了挥拍的加速度,有利于提高击球的攻击力,而且使球板的振动衰减更快,击球用力感更集中,更敏锐。
    rg球板的另一明显进步表现在能兼容拉弧圈与推挡,扣杀这两种不同的击球发力技术的需要。当推挡、扣杀的用力方向与拍面形成接近直90度角时,击球的反作用力几乎同时触及外层的柔性纤维与内层的刚性纤维,击球就会感到底板十分坚挺,有一定的硬度,当拉弧圈球的用力方向与拍面形成一定的角度时(大于或小于90度),造成击球的反作用力首先触及外层的柔性纤维,然后再触及内层的刚性纤维,中间有一定的时间差,因此击球时会感到底板比较柔和,并有较好的弹性。这就改进了传统两层相同性质纤维底板要硬都硬,要软都软的局限性。这是底板设计的一个突破,最近rg底板出口到日本,据说在市场上被卖了同类产品的“高价”,真的为中国货争了口气。
    随着大球时代技、战术的发展,肯定会对底板提出进步改进的要求,市场上还会出现更多品种的底板供运动员与广大爱好者选择。有的球友来信告诉我说,他们追求的既不是高价洋品牌的虚荣,也不是底价位的样子货,更不是故弄玄虚地冠以所谓“高科技”的广告宣传,他们要的是货“珍”,价“适”。由此可见我国乒乓球运动员与广大爱好者的成熟,可以相信与我国的乒乓球运动员世界一流的竞技水平一样,我国的乒乓球器材研制水平也将有机会迅速提高,进入世界一流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