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直拍反a推挡技术(备注:概念诠释见文后),由于受生理结构所限,球拍倾角调节有限,而且难以充分发力,至使直拍反a推挡技术缺少杀伤力,对反手大角来球回接困难,中远台的相持球极为被动。
现在的直拍反b打对直拍的上述弱点有所消解,但从坚持百花齐放,各种技术流派多元并存的方针出发,直拍反a技术都应该保留、创新和发展。从反手位使用技术情况粗略的分,直拍打法可分为三种技术流派:1、马林,反a推挡为主,反b打为辅;2、王皓,基本全用反b打,几乎不用反a推挡; 3、柳承敏,反a推挡及反a攻。
那么如何强化反a推挡技术的攻击力呢?我曾做过如下尝试——非持拍手助打,也即当反a推挡时,非持拍手可握于持拍手腕部或前臂,非持拍手辅助发力、加速,协助持拍手挥拍,如此,可使球拍挥动较小距离即获得较大速度,并且在击球的刹那非持拍手还可以瞬间爆炸式加速,使原来不具有威胁的回球,现在也可以有较大杀伤力。这无疑大大增加了反a推挡的攻击力和变化。并且非持拍手助打也适用于反b推挡。
希望能与使用过——非持拍手助打技术的网友交流,广大直拍乒乓球爱好者也不妨尝试尝试——非持拍手助打技术。
通过我的初步实践和推论,非持拍手助推助打技术是有生存空间的。但这个生存空间的大小、境况如何?这是进一步需要探求的。
非持拍手助推、助打技术适用人群
1、 直拍单面选手:助推助打技术可以增强选手反手位的变化,并且还可代替部分反a攻,特别是反手位近身球,此时反a攻没有了合适的挥拍距离,球拍有被球顶住的感觉。而有了非持拍手助推,则可使球拍挥动较小距离即获得较大速度,并且还可瞬间爆炸式加速,这对于反手位近身球很有效。有非持拍手助推时,还可以强化推下旋,使回球更快、下旋更转。
2、 直拍双面选手(反手位以推挡为主的选手):助推助打技术如上述1的应用外,助推助打技术还可适用于反b推挡、拉攻和搓球,而且更适用于反手位近身球。
由于非持拍手助推助打技术是半路加入技术,要将此技术良好地融入原有的一套技战术系统及意识中,并非易事。我在平时与朋友的训练中非持拍手助推助打技术使用率还可以,但一到与球友的记分实战中,非持拍手助推助打技术却使用不出来,只是偶尔很少地使用一下。但我认为这并不是非持拍手助推助打技术转换慢,跟不上打球节奏,而是非持拍手助推助打技术意识缺乏。这与我最初的反b打的情况很相似,当时也是训练时反b打的使用率较高,一到实战中却使用很少。
因此,有意训练非持拍手助推助打技术的乒乓球爱好者,应坚持训练一个较长的时间,这可以参照训练直拍反b打时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