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技术与器材的互补性和诱导性(二)

运动百科 网友投稿 2019-05-15 08:00 63 0
    一位老年球友给我电话。她52了。直板横打弧圈快攻的。她就问我taksim合适她吗?我感到她或她的朋友很聪明。taksim显然是合适她的。不经过专业训练的老年人。要打横打,还要弧圈快攻。我比较佩服。要知道这样的打法对体力和步法要求相对比较高。大多数是年轻人打的。taksim之所以合适她,首先这个板子是芳碳的,初速度相对纯木是高的,同时控制并不差。弥补了老年人力量不足的的技术缺点。同时老年人大多是用中国传统直板“长大”的。taksim的厚度他们比较习惯。
  但是,如果换了我或向我一样的年轻朋友,我绝对不会认为taksim适合。我们的手感并不是很纯熟,性情比较急噪。失误就比较多,而且很多是“情商失误”。同时我们应该是“不惜力”的。这样的情况ye和wh之类的板子就合适了。ye和wh都需要主动发力。如果你主动发力差一点,就oc吧。但是,这类板子在近台出色的控制很美妙,完全可以很大程度弥补我们的失误。象可口可乐一样,这是年轻人的专利。
  另外一个例子就是一个朋友,他说“哎呀,我的板子不好啊!”我看了看。sword的“超感之剑”。厚度6.2。重80。工艺还可以。“怎么不好啊?”我改天看看你!看了一下,“啪。啪,啪~~”这朋友一直在打击,很少弧圈。“打不死人吧?”“是啊!,你怎么知道?”
  这还不容易?“超感”是一款突出弧圈和控制的底板,朋友就是打击的,怎么会感到好用?刘国梁用ye,呵呵,我想大概也是这个样子吧。开个玩笑。结果给他换了cl,没事了。
  这就是道理,器材这东西是死的,人是活的。“器材易选,技术难移。”应该让器材去适合你。而不是说“我要买一块rmb多少多少的板子。”就完了,不讲你自己技术上的特点。说得难听点,难道你要委屈于一块板子?
  器材是用来“避短”的。“避”技术的“短”。
  我的一个同学,很厉害!厉害在哪里?这家伙可以用长胶进攻!甚至是拉弧圈!学校的头号都怕他三分啊,要知道头号可是省队退下来的。这家伙用长胶一直很牛!但是我们更坏。不是说长胶不好,就是说长胶“无耻”---当然,这只是我们的伎俩。他居然上当了,换了反胶。结果是什么?校队里谁也不怕他了。我们竟然“得逞”了。
  何必呢?他的长处就是长胶的“怪”。别人一说,你就换了。你笨不笨?
  器材也是用来“扬长”的。
  我动作大,力量大。感觉就是用了狂飙3都“不爽”。结果换了狂飙2。爽了。用什么也不习惯了。对手都感叹:“这家伙球太转,太暴力了~~~就是失误多。”于是我弃oc--cr不用,换了wh。失误明显少了。
  说那么多就是想告诉大家,器材就是用来扬长避短的。但是别指望一样器材就能让你全部的长都长又全部的短都短。没有的。我花了上千rmb换来这个教训。
  你必须重视技术的改进和熟练。不能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器材上。
  你也不能轻视器材,他们也许可以让你事半功倍,也可以让你追悔末及。
  在技术上,你永远没有止境。除非你不想追求。
  在器材上,你只能权衡利弊。只能尽力。尽力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