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器材与技术的互补性和诱导性(一)-跑酷街    本人自六岁习球,至今15载。虽始终业余,却热情不减。于是本人在现实和网络中结识球友无数。球友中,各种技术,器材林林总总。各人对技术和器材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有“唯技术论”的,“球板再好,技术不行,没用!”。有“唯器材论”的,“我的球板就是xxx球星的板子,厉害吧!”与前者谈器材,自讨苦吃。与后者谈技术,不知所云。
  其实以本人愚见,两者皆有失公正。晚为什么不能将器材与技术一起讨论呢?两者其实并不矛盾。世界上没有完美的技术,没有不败的球星。也没有完美的器材。只有将器材与技术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才是一种极至的境界。
  当今乒坛,以弧圈和快攻技术的结合运用为主。辅以各种防守和过渡技术。器材也以这种主流为标准而研制。
  我使用的正手套胶是狂飙2,正如狂飙2的简介说的“力量和旋转无出其右”。狂飙2在实际使用中,速度和旋转的确不同凡响,同时狂飙2的弧线也很低平。不过,狂飙2的控制不是很好,吃球一般。所以在技术上。我受到了它的影响和诱导,主要表现就在:
  1、我喜和对手进入相持,哪怕是对搓。因为在对搓中,借狂飙2的旋转,对手很容易下网。同时弧线低平,对手抢攻不易。进攻的相持更是占便宜了。
  2、过渡时喜欢大角度摆球。
  3、抢攻比较积极,尤其是弧圈抢攻,强烈的旋转让对手很难防御。
  4、打击果断,因为我对狂飙2的力量有信心。
  然而,在使用狂飙2时,遇到下列情况往往吃亏:
  1、被迫仓促防御时,因为狂飙2的吃球问题。这样的球往往以失误居多。
  2、需要在台内发起攻击时,例如“挑”。狂飙2给你反应和调节的时间也许是不够的。
  3、变线时,狂飙2往往不到位。
  以上是以我的技术为标准的,当然,各位技术优秀,可能不会出现类似问题。
  有一天终于忍受不了狂飙2,换了一个经典胶皮海绵:老环球999+20#。情况又变了,这个配置的控制绝对一流,指哪打哪。旋转也强。然而速度优势一下子没有了。在近台就需要很大的力量保证速度和突然性。对拉弧圈如果不是很能发力。威力比狂飙2小很多。我认为旋转也没有狂飙2强。我一下子失去以往的得分手段了。
  举以上两个例子就是要告诉大家,器材是有自己特点的。要用合适的器材来完善技术。更要针对器材制定一套技术,才能最大的发挥器材的优点。避开器材的缺点。
  狂飙3在国手中使用率要大大高于上述两者。何解?
  狂飙3在两者中间求了一个中间值。速度不及狂飙2,控制不及999。但是控制又好于狂飙2,速度好于999。
  选择器材往往是一个球迷很难决定的关口。不少球友问我他怎么配拍子。我就反问他,你什么打法,有什么特点和需要。要不不是误了人家钱财和经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