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的魅力,就在于变化无穷。器材的不同(主要是胶皮:正胶、生胶、反胶、长胶、防弧等)同一个动作打出的球不同,同样的器材(主要是胶皮)不同的动作打出的球不同。
就现在国际乒联批准的覆盖物来说,谁优谁劣,我认为就到目前还不可定论。
器材决定打法,而打法选用器材。在今天铺天盖地的弧圈球时代,选用反胶当然是共同的选择。当年中国特色快攻,当然选用正胶,正胶也决定了选用快攻打法。
用正胶的少了,长胶的少了,生胶的少了,这一少实际上是打法多样化少了,用反胶的多了,这一多,实际上打法雷同的多了。
任何东西一多就没有了特色,改革开放前中国人穿的都是棉布,刚有化纤布就美称为“的确凉”,现在到处都是化纤布夏天穿了还“的确凉”吗,回过头来,还是棉布好。
全棉不行,全涤也不行,现在的时装棉涤交汇,繁荣了中国人的着装。因此,乒乓球的打法就要像服装市场,要百花齐放。
乒乓球因为现在不仅是健身运动,如果只是健身,就是拿着光板打也可以,还是一项列入奥运会的项目,这就有个“输赢”问题,有个为国争光问题。因此怎样能赢。就成了大家追逐的目标。
乒乓球运动员手法是在大量重复的训练中形成了动力定型,打法雷同,需要定形的内容就少,就越简单。因此回合就多,因此现在大家经常提到的“爆冲”之类经常出现,为什么,大家都打法简单了,大家都不交手就适应了,因此不“爆”不行呀,打不死人呀,得不了分呀,赢不了球呀。因此,就造就了中国“王大力”,韩国的“柳成敏”。
但静想一下,乒乓球运动不是靠大力量、强旋转就行的。再大的力量,再强的旋转,只要拍形和用力方向对就行。因此,乒乓球的技术精华最重要的就是拍形和用力方向。指导思想:打对手不失误,对手打就失误;对手打防得住,打对手防不住。在这种指导思想,乒乓球的打法就应该是百花齐放。
百花中有的珍贵,有的平庸,珍贵大凡是少,难栽培,成本高。现在除了反胶打法,其他的打法少是不是也因为“难栽培,成本高”,但要知道这种打法“珍贵”呀。普适性就差,就能实现上述的指导思想。毛主席说过:“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必须充分注意”。2008转眼就到,不要待到外国的“珍贵”花朵在北京开放时,我们再引进就不是纯种的了。“dna”的排列别人早就知道了。48届世乒赛王楠输给文玄晶就证明了新奇“妙用”。金云美的妙手更是“新、奇、特”的证明。百花中少不了这些“名花”。“创新和复古”在乒乓球的运动中要同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