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业余暴力弧圈,接下来向何处提升-跑酷街    看见很多楼主和我有一样的经历(由于我是横板,只能说“横着的事”),都是在基本功不扎实的情况下,只好奉行“球出台就发力拉”的原则。例如“用暴力找到尊严”等贴主。肯定的说,这原则很有效果,至少我花了短时间就练出一板很有杀伤力的侧身拉,拉多了就能固定拉下旋来球到对方反手白线上,重而转。
  我不敢说是弧圈,只能说是“业余弧圈”。因为仔细看孔令辉的练习片就能分辨出孔哥拉弧圈,动作清晰又从容,最后的发力和制动、步法都到位,犹如名家唱曲,在颠峰处还能游刃有余,在激烈处还能字正腔圆,一丝都不走调。他把球的弧线、力量、旋转和速度结合的很棒,很美,让我每次看都会发呆!!! 
  回想自己的动作就能知道,自己动作不到位,不够协调,不能有效拉第二板;只能保证球的力量,但是旋转不能保证,时转时不转,线往往是低平的而没有弧。我的球也许只是一般的拉球。
  这样的攻球,这样的水平,这样基本功反映在比赛里,就是:看起来象高手,打起来很吓人,如果一板上了,真高手也会说“高啊!”。但是实际上就是遇弱不强,遇强不弱,经常会因为失误输给一些球看起来不起眼的人,很尴尬很不服。遇到专业队的十岁男孩(和十岁女孩有的打),会根本没有发挥余地,施展不开,没球可拉,只能靠发抢来得个可怜的几分而已。结论就是:正手弧圈确实有杀伤力,但整体是纸老虎。
  有了业余暴力弧圈,接下来向何处提升?和大家分享我的体会。
  追求的,该是境界!!!
  本质上是追求基本功,体现在比赛里就是境界。比如,主动防守的境界就比胡乱发力高,发七分力比发蛮力的境界高,靠节奏和落点比靠力量高,衔接转换比“一板过”高等等。而“本质”和“体现”,这个说法是基于一个事实:专业者从小有教练的灌输,从小就被动的练习基本功直到后来的战术战略(我看省队的教练在训练时候都特凶,不就是强迫小孩啊?),他们练的就是实质,并自然拥有境界;
  业余者没有外来压力,只能主动地琢磨球,自己去找打法,拓宽球路,提高境界,在想出一个阶段性的方向后,归于实质就是苦苦练习基本功。只有推、搓、挑、拨、小碎步、侧身等基本功达到一定水平后,才能在实战里实现自己的想法,发现新的球路。那感觉很爽。
  我很幸运地认识了a君,一个基本功扎实的球痴。他的基本功好是因为他女友练过专业,我因此怀疑他对爱情的看法。哈哈,后半句是玩笑!我和他在一月内练了约十次球,每次都是练基本功,只在最后打上几局。而每次我都因为反手不停地快速推球而手臂发酸。我可是卧推能上100公斤的,竟然会为了这个动作发酸,我有点吃惊。
  老友b,直板,身体素质好,侧身快,拉球凶,推挡能防弧圈,但是有业余的通病,推挡控球差,搓球不够好,拉球只能发全力,步伐不好。我以前和老b交手时,虽然我觉得自己打球历史比他长3年,基本功比他好,发球比他精,但我就是打不开球路,又怕他猛拉,最后只能艰难胜他一筹。
  我再次和老b交手时,就惊喜地发现自己的防守好多了,更好的是可以坚决而成功地执行以前的战术,而且找到了新战术:
  1、劈长到他反手。球劈的比以前长了,他回的质量就不够,且肯定到我的反手位。我就弹他一板,就算他能回拉,球也弱的很。在和a练习后,这招的稳定性确实好多了。
  2、搓长到正手。对他迈大步拉回的球,我只用推反手就足够了。
  3、反手挂一板。由于他推挡控制不够好,落点少,力量不大,我一般都能顺利转入相持。
  4、发长侧转到中路。他比较不适应,只能勉强侧身拉。我只要能主动地防守住这一板,就全台主动了。
  5、正手轻拉,追求落点和突然性,然后正手防或者反拉。最后我旗开得胜,而且由于整场主要以反手的防守来衔接,正手的勉强侧身攻就少多了,正手拉球的命中率高多了,人也轻松多了。有不少横板的网友都和我有一样的体会,我还走在他们后面呢。
  可见,业余者在练出了“业余暴力弧圈”,有了正手的强大杀伤力后,不能一味依靠正手的狂发力,否则只能是“百尺竿头,难进一步”。还是要动脑筋来想球,发现自己的打法和战术中“木桶上的短块”,然后埋头练习基本功,有针对性地训练。
  在实战中要少发全力,打出节奏和落点,积极转换,大胆地主动防守,进入相持。“胜似闲庭信步”才是更高一层的境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