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长胶打法的再认识-跑酷街   当前,论述长胶的文章较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里,我还想对长胶方面的问题谈一点自已的看法,不当之处请球友同仁斧正。

  一、目前的主要观点

  1、长胶武器论。持这种观点的球友侧重于长胶型号的选择,底板的配置,长胶与海棉的关系等。光在这一方面下功夫是误区。
  2、长胶攻击论。这种观点以海啸朋友为代表,认为“进攻才是长胶的生命线“。
  3、长胶手感论。这种观点以王波兄弟为代表,认为“手感乃长胶生命线也“!大家常说,“十个长胶十种打法”,打长胶的手感觉决非短时间内形成,而是要经过反复的较长时间的啄磨,体会,品味,这很象初学游泳,不会游时,头怎么也抬不起来,突然某一天,头能抬起来了,各种动作也就多了起来。

  二、我的观点

  首先,手感是基础。 这就是很多球友说的反复练习,而不能太局限某一方面的问题。成都地区长胶选手“发烧“程度较高,而且竞争激烈,在全省乃至全国知名度较高,曾经一位厦门的长胶高手对我说,你这才叫长胶啦。手感的形成,只能通过实践,实践,再实践,不要怕输球,我刚学长胶时,就是在四川省老年俱乐部找大爷,太婆们练球而形成的手感,所以我至今都很感谢他(她)们。
  其次,武器是保证。 我仍然还坚持我的观点,由于长胶与其他胶皮的性能优缺点有点象数学中的倒数,因而必须是轻型,柔软,木质,刚性(什么牌子无所谓),轻型的目的是便于倒板,柔软的目的是便于控球,木质与刚性是为了兼顾球拍的反面。我曾把底板在高压锅里蒸过,也放在冰箱里冻过,加热蒸过的底板不如冷冻后的底板好使,我想,这可能是“冻豆腐”的原理(板中有无数的肉眼看不见的蜂包眼“。北欧的木材显然胜过我国木材加工制作的底板(太冷了)。
  再次,倒板是灵魂。 为什么有的长胶选手上升空间不大?那就是太过度依赖长胶了。王波是我目前见到的倒板技术最好的一个,只有将两面不同性能的胶皮的反差打出来,才能使对手不适应,99年在太原“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乒乓赛“上,我在团体赛中3:0轻松战胜过一位原北京队退役选手,但在单打中又以0:3输给了他(当时黄建疆老师给他作场外指导),其主要原因就是那时还不会倒板。所以很多朋友经常说,你要是全部打长胶我就不怕你,这一点正是长胶的弱点,速度慢,随着手上动作的变化较有规律性(并非有人说的无规律),一当被人适应就要陷于被动。
  最后,进攻是关键。 长胶的最大杀伤力还是在于进攻。有好多朋友打长胶多年,但手法上老限于挡,拱,切,我凡遇到这类选手,就知道赢定了。打长胶的选手只有抢攻才有出路(如何使用长胶攻球我将另文谈体会),邓亚萍,陈子荷,齐宝华等巳做出了榜样,长胶不仅能自己进攻,而且能创造机会倒板用反胶进攻,由于长胶进攻打过去的球非常下沉,因而极具杀伤力(其他胶皮攻出的球主要是上转或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