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拍横拉(打)的悲衷-跑酷街    去年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中,王浩输给了柳承敏,在刚刚结束的号称“小世锦赛”的十运会乒乓男单决赛中,王浩又以绝对悬殊的比分惨败于王励勤,原因何在?除了各大媒体和江总评述的王浩缺乏“精神”,“自信”和“吼声”这一因素外,依我看,王浩的直拍横拉(打)的打法本身存在一定问题,是到了必须重视,研究和采取必要措施的时候了,否则,在2008年奥运会上再出现十运会乒乓男单决赛的这种尴尬局面,是谁也负不起责任的!
  王浩是直拍选手,直拍的“魂”是前三板,而不能象欧州选手那样退到中台打相持球,即一定要尽快创造机会抢先上手,反手必须以强硬的推挡作后盾,并充分利用凶狠的正手,灵活的步伐向对方发起致命的攻击,"直拍横拉"在这方面暴露出相当大的缺陷,表现在:
  首先,站位上。为了兼顾反手横拉,而且是巳经形成了意识的站位显得不伦不类,就不敢象柳承敏那样完全侧身暴露全台的站位,对正手上手增加了难度。
  其次,落点上。直拍横拉的“软肋”在反手偏中的位置,怪不得王励勤在赛前就说过,死死地压住王浩的反手靠中的位置,要逼得他喘不过气来,凡遇王浩回球质量稍微欠佳,则侧身爆冲解决战斗,这一点在昨晚的比中得到了印证。
  再次,近网小球上。由于受站位的限制和心理上的依赖,这种打法对正手小球很不好处理,至少没有非这种打法选手那样“挑打”自然。
  最后,旋转上。这一点是最关键的。王浩虽然是目前国内乃世界上这种打法最优秀的,但是由于拍型,手型所限,就没有横拍选手反手位的弧圈那样具有杀伤力,从比赛效果看,不论是国内或国际大赛中,都看不王浩“横拉”出火爆弧圈(易失误且不具有连续性),往往拉出的都是似侧转而又非侧转,似高吊而又非高吊的“技术含量低”的菜弧圈,而且球的飞行速度相对较慢,这就给对方侧身爆冲预留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2004年奥运乒乓男单决赛中,只要他一横拉,柳承敏就条件反射般的侧身用正手爆冲王的两翼,事实证明,韩国人就是在充分研究并认识到这种所谓的“先进打法”的不足之后,找到了攻击其薄弱环节的方法,才实现了他们奥运皇位的梦想的。王励勤又仿效柳承敏,再一次取得了成功!
  如果王浩的这种打法不改变,不创新,再有精神,再吼得凶,最多只能成为“一流选手”,而绝不可能成为“超一流选手”,当前这一中国乒乓球的严竣现实,广大球迷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中,应当引起乒乓球管理当局和国家队教练刘国梁的足够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