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球的平时练习中,有许多人可能正手击球已经打得不错,但一旦参加比赛时,却往往因为有一定单压力而使自己的动作失常,有时甚至连基本的东方式正手击球的技术都不能很好地完成,不是击球下网,就是将球击出底线.这种情况是有一定单普遍性的,虽然存在着受运动心理方面因素的影响,但同时还说明球员的基本技术的巩固练习不够.那么,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应该如何处理呢?以下针对东方式正手击球容易出现失常的一些情况,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大家通过借鉴和尝试,能提高正手击球的稳定性.
一.检查握拍手腕带用力松紧程度.
我们在击球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当球拍触球时,拍面突然失去控制,致使来球落地或回球下网.这种失误的主要原因是握拍地手腕用力不当,由于手腕的过度紧张,在击球的关键时刻,手腕却松弛了,无法控制拍面.因此,我们在这里建议大家注意,握拍地手腕在整个引拍、挥拍的击球过程中,只有击球的瞬间是用力、紧张的,其它时间都应该处在放松的状态抓着球拍,就象握住一只小鸟.
二.尽量保持侧身迎击来球.
东方式的击球中,两脚并排站立,侧对来球的准备击球姿势是最有效的.当然,还应根据场上的具体情况判断,也可采用半开放式和开放式的站立姿势击球.但在有充足的准备时间代情况下,具体上还是以两脚并排站立,侧身迎击来球,依靠前后脚的重心移动,即用身体的力量打球为最佳.保持侧身迎击来球的前提是,早一点判断出球的落点,迅速移动,提前引拍准备击球.移动的最后一步要踏实后脚,向来球方向迈出前脚.对于东方式击球者来说,如果不能作好这点,就很难打出稳定单正手击球.所以,在网球场上,要多想、多检查自己的站位姿势,尽量保持侧身迎击来球.
三.向后引拍要收紧腋下,直线向后.
东方式击球在向后引拍时,持拍地手臂要加紧于腋下,随身体的侧对来球而自然、短促地向后引拍,引拍地路线是直线向后,引拍结束的位置要稍低于来球,并继续保持手臂收紧于腋下.可以试着在网前准备时,就把一个网球夹在持拍手臂的腋下,随着向后引拍,向前挥拍到击球前都尽量不让腋下的网球落地;当击球的动作继续,手臂打开时,腋下的网球 正好落在前脚的旁边.如果腋下的网球过早落地,则说明向后引拍的动作有问题,手臂没有收紧于腋下.这样的击球,很容易失常,也很难保持击球的稳定性.所以,我们提醒大家注意,东方式击球在向后引拍时,最好将持拍的手臂收紧于腋下,才能保持击球的稳定性.
四.要善于利用左手.
在东方式正手击球中,左手即非持拍手,一定要随着侧身转体而指向前面的来球.主要的作用有两点:一是保持身体的平衡,肩膀的水平;
二是帮助判断和预测来球的位置.保持身体平衡、肩膀水平,是稳定的东方式击球的基本条件.有些爱好者容易犯的错误有,如身体后倾,打完球后退;左肩高而右肩低,经常把球打飞等,都是因为没有利用左手调整身体平衡的后果.因此也就很难打出稳定的正手击球.
左手指向来球,还可以作为一种对球的参照物,用来判断、预测球与身体的距离远近,从而决定何时向前挥拍击球.如果不利用左手来帮助判断和预测来球的位置,则面对球场上的不同速度和旋转的回球,将很难把握每一次正手击球的稳定性.
五.选择一个固定的击球点,尽可能保证每一次击球都在这个点上.
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当初我们提倡初学者选择东方式正手击球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东方式击球的击球点范围比较广,这很有利于初学者,初学者可以经常打到球,并能击球过网,较好地培养击球的感觉,较快地提高基本技术.但是,对于有了一定基础和水平的球员,如不注意选择一个固定的击球点,即使稍前或稍后的球也能打过去,但回球的效果和质量肯定不会很高.特别在有压力的关键时刻,就容易发挥失常,无法打出稳定的正手球.选择固定击球点的方法是:眼睛紧盯着球,用左手指向球来测定球与身体的距离和位置.在平时的多次练习中,要争取每一次正手击球都做到这些.
1.保持在固定的 ,基本上与腰齐高的高度击球.当来球较高时,应迅速后退,让球落到与腰齐高和高度击球;当来球较低时,应快速上前、屈膝,让球同样保持在与腰齐高的高度击打.
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