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手同侧上旋球的应用-跑酷街    当你在打正手上旋挑高球的时候,其实你击球结束时的随挥动作可以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在左侧结束(假设你是右手持拍),通常这是的教练所提倡的;另一个则是在右侧结束,也就是在脸的右肩上部或靠近耳朵的地方结束。这第二种打法我们把它叫做正手同侧上旋球。你如果留心一下比赛就能注意到:桑普拉斯、大小维廉姆斯、达文波特等世界高手已经在使用这项技术了,而且它已有了取代传统正手上旋挑高球的趋势。   这项技术经常应用在以下五个环节上:1.在奔跑中大幅度地拉上旋球;2.对回击打到已方底线的速度快、力量大的球;3.打穿越球;4.攻击在中场的短球;5.在中场回击打到脚边的球。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力量小但旋转强。从生物力学上来说,它基本没有重心转移。击球点可以靠后一点,因为在击球时,重心是在你的后腿上。同时,你在击球时身体的转动有限,因此你不管在开放式步法还是关闭式步法的情况下都可以使用,也就是说在任何紧急的情况下你都能使用它。在今天流行大拍面、大力量的时代,它已经越来越成为职业选手们用来防守的必备武器。   由于正手同侧上旋球的随挥动作比正常正手击球的随挥动作小,所以它的另一个很显著的优点是回位快。而且因为在打正手同侧上旋球时两手在身体的两边,所以也更容易保持平衡。所以它可以经常应用在以下几种情况下:1.不用太多的力量和深度;2.要保持稳定;3.紧急情况下调整步法;4.快速回位;5. 争取时间。   对于业余选手来说,这项技术是用来对付击球力量足的对手的最有力武器。同时,当你需要在跑动中打穿越球时也可以考虑使用它,因为业余选手通常在正规的击球方法打穿越时容易击球过猛。而且,正手同侧上旋球的强旋转很容易打出角度,同时过网急速下坠也使在网前的对手难以应付。今年在澳网中表现神勇的法国小将格罗斯让就是应用这项技术来对付对方进攻的好手;而桑普拉斯早期的“商标动作”之一:正手位攻击短球,然后随球上网也是应用的这项技术。   在奔跑中大幅度地位上旋球,是职业选手在被出场外的紧急情况下获得时间回位的手段,它取代了以前常见的防守性挑高球,即使回球质量不是很高也不容易遭受对手高压球的到命打击,同时急速的旋转也能给对方造成一定的麻烦。   同样,这项技术也有它的局限性,在以下这些情况中你最好不要使用。在和善打软球的对手比赛时尽量不要使用,因为它本身并不能打出有力量的球。同时它也仅限于手眼配合较好的不过硬的初、中级业余选手最好不要急着去尝试。在进攻短球时,业余选手也最好别用这种方法去代替切球上网的技术,因为正手同侧上旋球既没有力量也很难打深。最后,在奔跑中大幅度地拉上旋球也不是业余选手容易模仿的,因为你没有足够的奔跑速度去打这个球,同时你对手的高压球技术也不会有职业高手那么强,你完全可以用挑高球来挑战你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