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足球战术应用与体能的关系

足球运动是以间歇性、高强度的反复冲刺跑以及在剧烈拼搏中进行频繁、复杂的混合性运动项目。随着现代足球运动的全面攻守打法的特点和比赛中不断进行交叉换位,既积极参加进攻,也积极参加防守。这就对足球运动员的体能要求日益突出。一场足球比赛,就是两队在各自的基本战术思想指导下,斗智斗勇,达到各自的战术目的。一旦双方的对抗形成僵局,每个队都会努力打破平衡,或运用技战术、或发挥本方的体能优势等打法,以便实现本方的战术目的。这就需要一方队员具备超出对方队员的体能、智能或技战术等诸多因素的一种或几种因素,提高运动员的体能,应该是足球运动员平时训练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当前我国足球运动水平、缩小同国外强队的差距的一条重要途径。为此,本文正是从此角度,通过足球战术的应用,来阐明体能在足球比赛中的重要性。
一、战术形成与体能的关系
足球战术是指在比赛攻守过程中,为了战胜对手,根据主客观的实际所采取的个人行动和集体配合的总称。一个球队战术水平的高低与身体素质紧密相关。身体素质是战术的物质基础,不同的战术需要的体能多少各不相同。一个队的战术的形成除了教练员的战术指导思想外、还必需有适合的运动员,以及保证战术高质量实施的体能。这就是什么样的战术必须有什么样的体能,反过来不同的体能赋予战术的不同功效。例如:“快速反击”战术就是利用时间上的突然性、短暂性及行动上的快速性达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目的。快速反击的特点是突出在一个“快”字上,从本方控制球发动反攻到射门要一气呵成,消耗的体能就少。如果快速反击不成,不但消耗的体能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并且战术的主动性也愈低。中国足球由于这几年搞体能测试,队员的体能也增强了,但是在九七年的世界杯亚洲区十强赛,由于队员的不合理运用体能、和分配体能,东奔西跑,白白浪费了体力,结果累得跑不动,又得不到战术效果,这都是令人深思的;相反,这次2002年日韩世界杯亚洲区十强赛,在教练米卢的带领下,合理运用战术与体能的分配,一举冲进了日韩世界杯。战术形成的机会在任何时候都会出现,这就要求球员随时都要有充沛的体能,在机会出现时要迅速、敏捷的做出反应,或扯边、或插上,不失时机的变化战术,以达到战术目的。这就是所谓的跑动出战术(从某种意义上说足球是跑的运动,谁能跑、会跑谁就可获得胜利)。体能是能否积极跑动的基础和保证,即是能否形成战术的重要因素。
二、战术阵形与体能的关系
战术可分为进攻战术和防守战术两大类,无论进攻还是防守都包含着个人和集体战术。个人战术是集体战术的组成部分,集体战术是个人战术的综合。战术阵形有“四四二”、“四三三”、“三五二”、“五三二”“四五一”等,比赛阵形就是为了适应攻守战术的需要,全体队员在场上的攻守力量搭配、职责分工以及位置排列。现代足球由于球员的体能越来越好,战术的变化也就越来越多、越来越快,于是又要求球员的体能向更高水平发展。在实施战术的过程中,即是技术、心理的较量,也是体能的较量。过去的国内赛场中,球员跑动少、速度慢,战术单调,好像在球场上散步、梦游一样,有人认为是多方面的原因。如激励机制、心理素质,职业化制度等等。而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对体能训练没有深刻的认识,导致球员为能坚持住90分钟或120分钟比赛需要,不敢过早消耗体能。而近年来,国内足球甲a、甲b联赛的火爆,尽管有多方面的因素,但主要还是得益于1993年来足协花大力气对球员搞体能测试。球员的体能增强,导致跑动积极,双方攻防节奏加快、战术变化多样,拼搏凶狠。如上海申花队的“抢、逼、围”战术、北京国安队的“抢、快、灵”战术由于有体能的保证,并调整了最佳状态,所以在比赛中发挥的淋漓尽致。再如超白金一代中青队,由于有充沛的体能,战术安排合理,在阿根廷举行的世青赛、香港四国邀请赛、卡塔尔六国邀请赛。战术安排合理,在比赛中发挥体能优势取得了优异成绩。这证明了体能是使战术变化和发挥较大的基础。在战术过程中一旦战术受挫,就需要尽快地调整战术,首先要有体能保证球员能够积极跑动,或阻截、或封堵、以便尽快实施新的战术攻防,以便达到实现战术目的。
三、战术质量与体能的关系
一次成功的战术配合是多方面共同协调作用的结果,体能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无论是单兵作战或集体配合能否成功,球员的体能却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上海申花队年年都被列为夺冠热门,除其他原因外,我认为申花队的训练好是关键。申花队每年春训时的12分钟跑的平均成绩达到了3260米,也就是相当于平原的3360米,达到了欧洲职业俱乐部的一般水平。正因为训练好,所以体能才有保证,保证了“抢、逼、围”、“快节奏”战术实行的质量。比赛中也反映出上海申花队的起动速度比对手更好些。这就是因为上海申花队有体能保证。再如去年中国足协对甲a后六轮比赛统计材料表明;对抗方面每场比赛一抢一的逼抢能力,平均达到160次左右,这表明随着球员体能层次的提高,在完成战术意识及行动时主动性也随之加强。因此说,良好的体能状态是保证高质量完成技、战术的重要因素。一场比赛,随时都会出现战术良机,球员的体能应具备在任何时候都能满足战术的需要。罗纳尔多的意识和技术是一流的,但如果没有充沛的体能去大范围的跑动、积极的寻觅战机,也不会成为著名的优秀射手。好的战术质量,需要球员在积极的跑动中去寻找,而不是在球场上等球来到你的脚下。
四、战术配合与体能的关系
战术分为个人、局部和整体战术。但是任何战术都不能离开体能这一重要因素。尤其是整体战术配合,更要求每个队员都能及时到位。战术配合的局部与整体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比赛中常常因为某一队员行动迟缓,而使攻防战术配合不成。如防守时在造越位的时程中,由于某一后卫意识迟缓,体力不支,没能迅速跟上,造成战术被动。在比赛中整体战术配合应用不当,使局部战术优势荡然无存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如边后卫助攻至底线传中,形成边路进攻的局部优势,但由于同伴没能及时跟上、包抄,而丧失良机,有时也因中前场队员堵截不力,造成边后卫助攻上去后却没及时回防,而被对方抓住漏洞,使整体战术配合出现全面崩溃的现象。这些后果大都是由于体能不够而出现的。在97年世界杯亚洲区十强赛上,中国对伊朗时,伊朗队攻进的第二球就是由于中国队的边后卫助攻上去而退不回来,被伊朗队打了一个快速反击。本来中国队有一个很好的开局,就是由于中前场队员体能不够,阻截不力,导致全盘皆输,痛失战胜宿敌的大好良机。所以,战术配合不但要有技术、意识作基础,同时足够的体能也是重要的前提。在1998年第16届世界杯上法国队之所以能第一次夺冠,不仅与他们的战术配合灵活多变有关外,而且与他们有极强的奔跑能力------充沛的体力有关。所以法国队员在比赛时,进攻能大范围的跑动攻击对方、防守时能积极拼抢,尤其是回追封抢做得好,这样就能造成局部人数上的优势,夺冠也是情理之中了。而我们国内足球运动员的体能状况跟国外比又是怎样呢?在前几年上海举行的远东足球冠军俱乐部杯比赛中,中国甲a联赛冠军大连万达队和亚军上海申花队参加了比赛。有关人员以运动员的比赛跳动时间为指标,分析了中国的球队和外国的球队前锋、前卫的体力活动情况(前锋、前卫各四人)如下表:
前锋平均值(秒) 前卫平均值(秒) 差数(前卫、前锋)
快跑 慢跑 快跑 慢跑 快跑 慢跑
中国 132、74 1654、12 130、4 1856、83 --2、34 202、71
外国 182、85 2198、52 135、4 2105、52 --47、45 --93
差数 --50、11 --544、40 --5 --248、69
从表可见中外前卫线的差距不是很明显,而锋线队员的差距则很大,中国球队的前卫线虽然快跑比前锋略少,但慢跑却多得多,而外国球队前锋却无论是快跑和慢跑却高出前卫队员,总之,外国球队是前锋比前卫线能跑、而中国球队则相反,这样差距就拉大,所以,这次调查的结果唯一肯定的是中国球员慢跑能力明显不如外国运动员,走停时间明显高于外国运动员,说明有氧耐力的不足。96年昆明体能测试的情况是历年来最好的。但与英格兰、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等足球强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而技术也相差甚远。技术到成年时要想再提高是比较难的。但体能却是可以大大提高的。
五、战术结果与体能的关系
足球比赛的胜负既有偶然的因素,也有必然的因素。比赛的胜负与战术的结果是紧密相联的,即战术结果决定着比赛的胜负,体能状态与战术结果又是分不开的,所以说体能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比赛的胜负。如广东宏远队在2001年甲b联赛中排名靠后,体能是他们最大的关键之处。但职业化比赛的残酷性和要求就是这样,就是要求球员要在高强度的比赛中保持充沛的体能状态。在世界杯这样的大赛中,体能的重要性尤其明显,中国球员要想在世界杯上去闯荡,体能必须解决好。由于比赛胜一场得三分,对打攻势足球提供了条件。众所周知,攻守转换快的攻势足球更需要良好的体能作保证。要积极逼抢、封堵;要快速连续进攻,球员的体能不仅能保证压得上去,还要保证能退回来,攻势足球是未来足球战术的主角,提高体能水平是我国运动员还应该苦练的。
六、足球比赛中技战术与体能的关系
足球比赛中技战术应用要适当,而体能是保证技战术正常发挥的前提,也是提高战术应用质量的基础。许多成功的例子告诉我们,体能不是万能的,但没有体能却万万不能。所以,应注重队员平时的体能训练水平。对我国来说,当务之急是要根据主客场比赛的规律,调整好队员的体能状态,为创造好成绩打下扎实的基础。
七、结论和建议
综上所述,体能是现代足球的基础,同时,也是我国足球落后于世界水平的症状之一。目前技战术向着间练、快速、实用、合理的方向转化。世界杯是集中一段时间里比赛,这种形式体能尤其重要,它是战术应用的有力保证,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前提之一。所以,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大幅度提高我国运动员的体能水平,为早日称霸亚洲,走向世界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