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田径竞赛项目训练比赛中的合理营养补充
运动员站在赛场上的那一刻,一切都得看其自身的过硬素质,能否有最佳心理状态和最稳定的发挥。但是同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运动员的营养补充是比赛背后的较量。有了强大的营养支持,运动员才不会白白地在训练场上流汗,才能挖掘出自身更多地潜力。
雅典奥运会上,20岁的邢慧娜在最后阶段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冲刺能力,获得冠军。其训练和比赛中进行合理的营养补充,制定的最佳营养补充方案,能提供给教练员和运动员更多选择。10000米训练既要强调有氧代谢能力也要求有一定的速度爆发力。训练中应注意发展糖原有氧代谢,同时加强对爆发力的训练。邢慧娜就是在比赛的最后阶段出色发挥了冲刺能力,最后问鼎金牌。长距离项目能量消耗大,首先要考虑满足运动员训练的能量需求,大约控制在3700至4700千卡的范围比较合适。长距离项目要求有一定的糖原储备水平,在膳食中应加大糖的供能比例,控制在70%左右。除了合理膳食之外,运动员比普通人需要更多更全面的营养保证,运动营养强化剂的补充也十分必要。
运动员的每次大强度训练都应实施生化监测,通过测试生化指标,掌握运动员训练状况,客观评定运动训练效果,根据常用生化指标的监测结果,我们可以在营养补充上采取一一对应的措施,保证训练中出现的营养问题妥善解决。
17、中国乒乓球队的营养学问
王启荣博士是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研究方向是合理膳食与运动营养对运动员恢复的作用及影响。2003年10月至2004年7月底,他接受国家体育总局任务,到乒乓球队进行科研服务。半年多的时间,王启荣博士亲身体会到了中国乒乓球队这支优秀队伍的另一种优秀品质:善于学习,相信科学,先进的科研成果将严谨、快速地融为我用,在运动营养上也树立了典型。雅典奥运会,中国乒乓球队行囊中的运动营养食品还没吃完,他们已经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良好的技战术水平和超人的精神意志,把沉甸甸的奥运会好成绩背回来了。
郭跃进食量小,存在偏食。王博士随后与主管教练一起对郭跃进行了细致的营养知识宣传教育,让她意识到营养膳食的重要性。在每顿进餐时,都对她特殊监督,郭跃的进餐情况和运动饮料的食用状况得到极大改善,教练也反映郭跃的训练质量明显得到了提高。王博士很能适时抓住郭跃的心理特点,稍有进步,便给予充分赞扬,郭跃此后表现得更加积极主动,直至全力配合。
张怡宁、牛剑锋和王楠等运动员都按时接受监督,服用选定的营养品,因为她们知道这样要求的体能是她们能否顺利完成训练任务的有力保障。日常进餐时间和训练间歇期间,女队主教练陆元盛和几个主管教练与王博士进行了广泛交流,更加坚信了运动营养的重要性。
18、我国自行车运动膳食失衡
自行车运动是一项需要高体能的运动,运动员体能的训练是提高成绩的基础。合理安排的超负荷训练和运动后的超量恢复是体能训练的两大要素。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恢复手段将使这两个要素在提高体能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使运动成绩不断提高。通过对我国自行车运动员的膳食营养调查发现,膳食的失衡主要涉及5个方面。这些失衡使运动员的机体代谢处于紊乱状态,对训练效果和疲劳消除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按照合理的膳食要求,自行车运动员一天的食物中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摄入的60-70%,而我国自行车运动员所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只有总能量的50%左右。这一问题需要通过增加主食摄入和运动前、中、后补充含糖的运动饮料来解决。合理膳食中脂肪和蛋白质的发热量应分别为总热能的25%和12%至15%。我国自行车运动员膳食中脂肪的热能比为30%,蛋白质最高可达17%均超过了理想范围。这要从烹调用油和膳食选择上给予指导和干预。
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营养研究中心杨则宜研究员在“自行车运动员的体能与营养恢复”课题中,提出了不同水平自行车运动的营养方案,这是切合我国自行车运动员特点的科学有效的方案。在自行车项目上,我们有了“营养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