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优秀运动队的非常营养(五)

家长应该把主要注意力放在孩子一日三餐上,培养孩子不偏食、不挑食的习惯,卫生部批准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8条意见中,有3条最容易记住,即“食物多样”、“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常吃奶类、豆类及其制品”,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也十分重要。
儿童学龄前阶段如果营养状况不好,对以后生长发育及健康的影响十分明显。
儿童长期情绪多变,爱激动、喜吵闹,或性情暴躁等,应考虑是否其甜食吃得过多。
儿童肥胖症、近视、多动症、低智力、龋齿等疾病,也与甜食摄入过多有关。
儿童夜间常常手脚抽筋、磨牙,多为缺钙的表现。
儿童性格郁郁寡欢、反应迟钝、表情麻木等,应考虑其体内缺乏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等营养素,其结果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贫血、智力低下等。家长应多给孩子补充水产类、肉类、奶制品等高蛋白食物,并给孩子吃些含维生素丰富的西红柿、橘子、苹果、青菜等蔬菜水果。
儿童经常忧心忡忡、惊恐不安或健忘,应考虑其是否缺乏b族维生素。缺乏维生素b会导致食欲不振、脚气病,影响生长发育,影响脑神经的反应能力,抑制思维能力等。家长可适当在饮食中补充些粗粮(如豆类)、蛋黄、猪肝、核桃仁、奶制品、土豆等含维生素b丰富的食品。
14、运动营养不再专供运动员特需
早期,人们对生命质量的追求停留在以预防疾病为主的阶段,这个时期就有了市场非常热烈的保健品。但是由于保健品行业的不规范发展,一些不良品牌的大肆宣扬,一定程度上损毁了保健品的形象,使人们望而生畏。运动营养食品的出现,则代表着人们另一种关注健康生活的态度:以积极主动的饮食进攻,配合适量科学的健身运动,选择激发自身潜能的运动营养食品。而中国运动营养食品行业在发端之际,就懂得了以科学严谨、质量信誉来培育整个行业的阳光形象,并且选准优秀运动员——健康与人的潜能的最高楷模,作为他们的代言人。成就了这个引导公众健康消费的生机勃勃的新兴行业。摆脱亚健康、提高生命质量,是运动营养食品诞生的潜在社会动力。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秘书长孟素荷女士在国际运动营养食品高层论坛开幕前接受采访时说:“运动营养食品,其高端的科技含量和优越的功能性非常吸引人,不再专供运动员特需已是大势所趋,以运动营养的方式满足大众对食品的多种类需求正是应势之举,国际运动营养高层论坛2004年6月中旬诞生北京,说明运动营养食品行业在中国的呼之欲出。”
15、运动营养食品安全至上
公共卫生药品安全和公众食品安全是我国政府和百姓非常关注的话题,大众消费的健康食品,其安全问题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最接近运动员这个特殊群体的运动营养食品与普通食品相比表现出共性和特殊性,其安全更是悬在食用者、管理者和生产经营者头上的一柄利剑,要求规范管理严之又严,不允许有一丝马虎和松懈。
目前,社会上开始出现一些团体,使用无资质的生产工人或者技术科研人员业余生产,没有消毒车间,没有质量监控,生产过程模糊,对运动员兜售产品只求食用量大,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2004年7月上旬,近2000家药品生产单位因为资质认证而关门停业。
哪些运动营养食品能让消费者放心地收进自己的购物筐中?我国运动营养食品行业部分权威人士一致认为,目前至少应该符合以下标准:安全,有效,无害。把安全摆在了第一位,有效和无害也是突出安全考虑。总局运动营养研究中心杨则宜教授分析市面上的10余种运动饮料或追求“运动饮料概念”的“准运动饮料”时认为,更多的品种进入市场,宣传运动营养概念,有助于形成产业气候,最终满足百姓多元需求。这个过程鱼龙混杂,多数人想做好产品的安全有效和无害,却又不懂这个概念,不知道怎样才能生产出真正的运动营养食品。作为与体育相关的科研部门和管理部门,以及将要成立的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运动营养食品分会,要有意识、有能力为企业提供专业技术支持,防止“跑偏”,保证自主研发的企业劳有所获。
杨教授还认为,要严格规范市场行业标准,确保上市产品无害与安全有效。不光检验、认证产品包装和质量本身,还要通过相应的社会专业评估机构的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对企业生产资质进行分级和阶段认证,对厂家产品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公布,才是与国际接轨的、标本兼治的运动营养食品最安全的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