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体育高考项目的改革,素质分数的比值相对上升,迫切对全面素质越来越高,针对各项目之间的相关系数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提高运动成绩的训练方法与措施,使教练员在训练中更快、更好的指导学生,使学生的成绩不断提高。
关键词 三项素质 分析与检测 运动成绩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阳信县第二高级中学01级体育队队员39名,其中男生20人,女生19人。
1. 2研究方法
⑴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的有关学校体育改革方面的文献资料,寻找科学训练的基础理论依据。
⑵分析比较法。通过比较、逻辑分析,进行相关分析及检验。
⑶数理统计法。,根据统计学、测量学统计原理对得到得数据进行t检验及分析。
2分析
2.1测试三项素质的项目是100米跑、立定三级跳远、原地掷铅球。
2.2测得部分队员成绩如下:
 100米x 三级跳y 铅球z 立跳l
张健 11″57 8.45 10.38 2.85
刘守涛 11″97 8.30 11.53 2.69
马宝健 11″99 8.22 10.78 2.73
赵良友 11″97 8.36 9.94 2.65
刘振兴 12″02 8.23 10.15 2.67
杜洪斌 13″19 7.65 11.22 2.74
刘长俊 12″08 8.10 9.17 2.72
李建勇 12″54 7.74 9.96 2.54
王磊 12″51 7.97 10.57 2.56
…
…
…
…程艳梅 13″68 6.68 8.57 2.12
杨温利 15″19 6.4 7.08 2.08
叶艳艳 15″75 6.20 5.46 1.97
王丽 15″93 6.21 5.35 1.94
张得霞 16″27 6 6.31 1.92
李姗 16″45 5.82 4.60 1.80
吴维娜 16″78 6.01 5.70 1.97
2.3对上述队员得成绩进行求值:以σm2 (各项成绩得平方总和),σm(各项成绩得总和),
 (各项成绩得平均数),n为自由度
 σm2 σm   n
100米跑(x1) 6433.8613 505.44 12.96 39
立定三级跳远(x2) 2257.6265 296.11 7.59 39
原地掷铅球(x3) 3514.0532 367.3 9.34 39
立定跳远(x4) 234.8466 96.44 2.47 39
根据计算公式:⒈.lxmxm=σ(xm-  )2 
lxmxm 
2.r= 
 
2.2三项素质项目组间相关系数表
100跑、立定跳远、原地掷铅球各组间相关系数表一
 立定三级跳远(y) 原地掷铅球(z)
100米跑(x) -0.768 -0.5154
立定三级跳远(y)  0.6902
2.3根据t检验法,进行各组间的双侧检验a=0.05和a=0.01,自由度n/ =n-2=39-2=37。查t表得到的值与tr 进行比较,得出  tr  >t0.05(2)37且 tr  >t0.01(2)37,由此p<0.01,表明各组间r与0之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性。
2.4线形关系。从上表中可看出100米跑与立定三级跳远具有高度的负相关,线形关系十分密切,与原地掷铅球具有中度相关,立定三级跳远与原地掷铅球具有中度相关,线形关系密切。
2.5各项目训练之间的关系。线形关系十分密切的是100米跑与立定三级跳远,这说明他们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两者之间的辅助性很强。100米跑要求有一定的速度、力量、跑的能力,立定三级跳远也要求摆腿、摆臂的速度,有一定的爆发力。100米跑、立定三级跳远与原地掷铅球有一定的线形关系但并不十分密切,相互之间的相关系数保持在中等,以平衡发展来看。
立定跳远与立定三级跳远都属于跳跃性项目,进行对立定跳远与100米跑、原地掷铅球、立定三级跳远之间的相关分析得到相关系数如表二:
立定跳远与立定三级跳远、100米跑、原地掷铅球各组间相关系数表二
 立定三级跳远(y) 100米跑(x) 原地掷铅球(z)
立定跳远(l) 0.8733 -0.7409 0.7270
经t检验得到p<0,各组间线形关系十分密切,可以看出立定跳远与三项素质之间的相关系数接近与1,线形关系十分密切,所以在训练中应以立定跳远为辅助项目练习手段贯穿在训练中过程中。
3结论与建议
⑴100米跑与立定三级跳远线形关系十分密切,说明两者之间有很大的联系性,在100米跑训练当中应当不断提高两腿剪交速度,提高动作速率,以立定三级跳远、多级跳等跳跃性练习为辅助手段来提高髋关节向前移动的速度与幅度。
⑵立定跳远与原地掷铅球线形关系十分密切。立定跳远动作技术重点是要求运动员有一定的下肢爆发力 ,与铅球运动员具备的条件一致。并且跳跃对手部姿势都要求自然放松用力,投掷对投掷臂、手部要求用力,而手部持器械过紧会使动作变形和影响出手速度。投掷运动对于足部动作的角度、方向,腿部摆动速度规格要求也是相当严格的。
⑶训练过程中,要合理安排训练内容,训练强度、训练量的大小,大胆的改变传统的训练手段,练习一些相关性比较大的项目为辅助方法,来促进学生的训练兴趣和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的运动成绩。
参考文献
1. 顾希利.田径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及提高途径.辽宁体育科技.1994.⑷
2. 王跃风.博秋仁.田径早期基础训练的原则、内容及方法.少年体育训练.2000.⑷.
3. <<常用体育统计方法>> 北京体育大学版 张明立编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