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课余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运动百科 网友投稿 2019-04-22 07:00 50 0
一、少儿骨骼内无机物较少,有机物较多,弹性好,可塑性强,但坚固性差。因此,在进行跑、跳训练中应尽量避免在硬地上进行强度大、时间长的练习。在跳跃练习时,也不要过多练习强度大、冲击力大的动作,以免引起关节脱位、损伤。
二、少儿肌肉水分较多,蛋白质含量较少,以纵向发育为主,横断面积较小。因此,力量训练应注意以动力性练习为主,以克服自身体重的各种跳跃练习和轻负荷为主,以爆发力和协调性为主,禁忌负荷太大的力量练习,以免骨骺提前骨化,若长时间进行负荷大的力量训练,会引起骨骺炎,影响正常生长发育。另外,根据少儿时期小肌肉群比大肌肉群发育慢的特点,训练时一方面应加强小肌肉力量练习,另一方面在练习以小肌肉群为主的精确技术动作时,要求不可太高。
&nbsp&nbsp&nbsp&nbsp三、少儿在安静状态下的氧化过程比成年人旺盛,耗氧多,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含量低于成年人,其最大吸氧量及负氧债的能力比成年人小。因此,少儿耐力训练应以有氧练习为主,不宜采用长时间、强度大的耐力跑或过多地进行憋气和静力性练习,少儿心脏肌力较弱,心脏的神经调节机能还不够完善,在训练时血液的供应主要靠增加心跳频率来满足,这样就会大大增加心脏的负担,所以剧烈运动时间不能过长,否则易对少儿心脏产生不良影响。
&nbsp&nbsp&nbsp&nbsp四、少儿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占优势,抑制过程相对较弱,兴奋易扩散,学习动作时形成分化抑制较难,学习动作不协调、不准确、多余动作较多、技术细节难掌握。因此,在训练过程中不能像要求成年运动员那样去要求少儿,但可以降低难度以达到练习的目的。如学习跨栏技术时,可缩短栏间距离和降低栏架高度,用轻器械学习各种投掷技术等。
&nbsp&nbsp&nbsp&nbsp五、少儿有活泼好动、兴趣广泛的心理特点。在训练中应注意多采用游戏和比赛的形式。通过游戏来完成训练任务。例如做准备活动时,采用集中注意力的游戏方法,可以提高学习的兴趣和集中注意力。在训练中也可采用游戏形式来复习巩固基本技术,或是进行基本素质练习。例如学习传接棒技术后,可采用分组接力比赛的方法,这样既复习了传统棒技术,又练习了速度。还可采用定距(用最少的步数跳过一定的距离)、定步跳(跳一定的步数看谁跳得远),跳绳比赛、助跑摸高比赛等,以提高少儿学习的积极性,达到发展腿部力量,提高单腿支撑能力的目的。通过实心球、小铅球前、后抛比远,达到练习上、下肢协调用力的目的。
&nbsp&nbsp&nbsp&nbsp六、根据少儿注意力易分散,容易产生枯燥乏味情绪的特点,在教学与训练中注意训练手段的多样化。例如发展速度时,禁忌用对成人训练的最大速度的固定重复练习来训练少儿,可采用不同距离、不同强度、不同起跑姿势(俯卧、仰卧、站立等)进行练习,亦可通过追逐跑、加速跑、行间跑、接力跑等形式。在发展弹跳力时,可采用单足跳、双足跳、立定跳或多级跳、高跳、远跳等形式。为了增加练习的趣味性,采用跑、跳跃、投掷等练习组合成的综合练习,分站进行练习来发展跑、跳、投的能力

&nbsp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