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旋风脚”武术教学的特点与方法-跑酷街

  1.研究目的
  “旋风脚”的动作结构复杂,它作为武术跳跃动作中的一种能够充分表现武术运动中难和美的特点,掌握此动作,不仅能增强套路的演练气氛,而且可为套路难度的发展奠定基础,由于“旋风脚”是武术跳跃技术中较难掌握且比较复杂的动作。因此它对身体素质的要求较高,因而是武术教学和训练的难点。

  传统的武术教法把练习作为刺激的条件,运动行为表现则为刺激后作出的反映。这样往往导致学生处于被动的机械记忆和机械模仿学习状态中。旋风脚是属于封闭性运动技能。由于在完成这种技能时外部环境稳定,所以相对来说,处理内部的反馈信息,比处理外部的反馈信息更为重要。专门化知觉是以运动员在长期从事某一运动项目或某一技能动作时所产生的各种相应感觉为刺激物,在相应的皮层区形成的稳固的复杂神经联系。因此,它能向技能活动者提供动作的有关运动进行状况及环境因素或器械变化的。
  信息,这种具有专项特点的感知信息,即专门化知觉信息,就为动作技能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具有监督、调节作用的最为重要的内部信息反馈系统。由此可见,我们可以通过专门化知觉的培养来提高“旋风脚”的教学质量。我们以“旋风脚”的武术教学为例。通过3种不同的教学手段,探求不同水平的教学对象的教学效果,为武术跳跃教学与训练提供一种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与方法。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常德市武陵完全中学初二(一)班学生30人,常德市业余体校武术班学生30人,共60人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研究法;
  (2)观察法;
  (3)调查法。通过观察法和文献资料研究法,确定“旋风脚”的整个动作过程包括上步、起步、转体腾空里合腿、落地4个部分。我们根据动作的技术结掏和有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确定了武术跳跃专门化知觉的3个培养重点:①助跑的时间节奏知觉;②制动起跳的垂直用力知觉;⑧空中造型或击响展体的空间知觉。“旋风脚”的典型技术及其动作焦点;旋转跳跃的旋风脚,其动作焦点是制动起跳,即助跑接起跳时放脚及蹬摆动作。(所谓“动作焦点”,是抬运动技术动作结构中的关键部位,即技术动作结构中起决定作用的肌肉动作。
  (4)教学实验法:实验目的,初步探求不同运动水平教学对象在武术教学中“旋风脚”的最佳训练方法。实验设计:实验采用电教手段,结合运用“动作焦点”与“意识焦点”的关系进行分析。(意识焦点是指运动者在运动中应主要注意的技术环节。)实验分为2大组——普修组(a组)和专修组(b组),各大组又采用随机的方法分为3小组。(见表1)每组都采用8学时学习,学完应安排2学时复习,找评测试方法与标准:技评测试采用,“单盲”,标准略。
  (5)数理统计分析法
                  表1 各组数学施加因素对照表

  组 别                   教学手段  a1b1            不进行电化教学,统一“意识焦点”    
  a2b2            进行电化教学,不统一“意识焦点” 
  a3b3            进行电化教学,统一“意识焦点”

                  表2 各组上课时间对照表

课次组别总时间准备部分上次课跳跃练习跳跃学习原进度本次课跳跃复习结束部分第


课a145min5min16min14min5min5minb245min5min16min14min5min6mina2b245min5min15min15min5min5mina3b345min5min16min15min5min5min其


课a145min4min4min16min11min5min5minb245min4min4min16min11min5min5mina2b245min4min4min16min11min5min5mina3b345min45min4min15min12min5min5min

  3.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
  3.1实验方法有效性探析
  专修各组实验前后测评成绩自身比较的结果表明(见表3),本文提出的3种关于“旋风脚”教学训练的方法都具有效性。
  根据实验设计,第1组不进行电化教学,旨在探求统一“意识焦点”对“旋风脚”教学的效果。我们知道,某一技能动作的“动作焦点”是它本身所固有的,它展示了技能动作体系的客观物理特征,不因学习对象不同而改变;而“意识焦点”表达了学习者在完成特定技能动作时没有把握技能动作焦点,则其意识焦点的指向性就会模糊不清,或是自以为是的地方产生敏感。这必然会影响学习者的中介控制系统,不利于调整自己的技术动作,从而在“旋风脚”的教学时产生障碍。实验前,通过文献资料的调整确立了“旋风脚”的动作焦点,
  即重点培养学生垂直起跳的用力知觉,并采用多种手段及时使用与助跑的时间接触知觉和击响展体的空间知觉连接起来,以保证整个动作的完整性与连贯性。结果显示,这种方式能较快的提高学生学习“旋风脚”动作程度,从而加快整个动作技能水平的提高。
                表3 专修组实验前后测评成绩t检验表

  组别                   旋风脚                   
              t         t0.01          显著性  b1           4.39       2.845           ※※※        
  b2           5.46       2.878           ※※※        
  b3           5.47       3.055           ※※※

  第2组没有统计学生的“意识焦点”自在探求电化录象数学对“旋风脚”教学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进行电化录象教学有利于“旋风脚”的教学,众所周知,武术跳跃动作速度很快,教师根本无法进行完整的慢速示范。这必然不能充分显示动作的结构过程,焦点和细节,学生观察示范的过程就是非连续性的。它破坏了知觉的完整性与表象的连续性,电化录象教学可以克服这一缺点,它能将动作由快变慢,由动变静,使短暂的动作示范在空间上定位,在时间上展开,使学生的思维能跟上动作速度的变化,便于学生加深对动作的理解,容易形成正确清晰的视觉表象,电化教学为课堂教学的讲解、示范节省时间,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练习动作,增强立体感受。
  第3组综合运用了前两组的方法,以此推断,第3组的效果应该是最佳的。
  3.2普修组最佳培养方式研究
  为了探讨3种不同的培养方式对尚不会武术跳跃的学生产生效果,我们对普修各组实验后测评成绩进行了方差分析(表4)。由于普修各组学生都是随机确定,基础相似,因而实验结果说明了不同的培养方式产生了不同的效果。(表5)表明了a3与其它两组都有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a1与a2采用的培养方式相当,a3组采用的培养方式最佳与前面的分析是一致的。
                表4 普修组实验后测评成绩方差分析表

  组 别   b1      bz       b3     f值     fa    显著性  旋风脚 6.59+0.26   6.69+0.43   7.25+0.46    8.12    5.52   ※※※

                表5 普修组“三组”的多重比较

  组别               旋风脚                     
           a1               a2             a3        a1                       0             ※※※   
   a2                                             ※※※      
   a3

  3.3专修组最佳培养方式研究
  首先,专修组实验前的测评成绩比较结果表明(见表6),各组基础相当;实验后对专修组测评成绩比较结果表明(见表7)各组差异显著。由于实验前各组成绩大致相当,说明培养方式不同产生了不同的效果。s检验(见表8)结果表明,专修组的情况与晋修组有所不同。专修bz组成绩显然比b1组好,有显著性差异,但与bz组却无显著性差异,甚至bz组成绩还要略好。显然对于有一定技术基础的学生来说,采用第2种方式效果最佳。
               表6 专修组实验前技评成绩方差分析表

 组别     b1      bz       b3     f值    fa     显著性 旋风脚  7.44+0.30   7.44+0.46   7.49+0.28   0.41   f0.05=3.39   0

                表7 专修组实验后技评成绩方差分析表

 组别     b1     bz      b3     f值     fa      显著性 旋风脚  7.39+0.33  8.44+0.35  8.40+0.34   7.19    f0.01=5.57   ※※※

                表8 专修组三组多重比较

 组别                     旋风脚
         b1               b2           b3 b1                      ※※※          ※※
 b2                                    0
 b3

  b2与b3组相比,都运用了电化教学,所不同的是bz组没有统一“意识焦点”,而b2组统一“意识焦点”。由于专修学生对武术跳跃技术的掌握已有一定的基础,多数学生能把握动作的焦点,主要是动作各环节技术水平不同。因此,对于专修组的学生,教学时应主要将其意识焦点指向各自薄弱环节,以提高这些环节的技术水平,从而迅速提高整个“旋风脚”的动作质量。至于b1组与b2组比较没有进行点化教学,效果最差,说明电化录象教学不仅对初学者重要,对已有一定技术基础的专修学生同样很重要,电化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旋风脚”动作各环节的理解,强化学生正确的视觉表露痕迹,纠正错误,从而迅速提高专门化视觉水平,达到提高“旋风脚”教学质量的目的。
  4.结论
  4.1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动作焦点”与“意识焦点”的位置关系,对于武术跳跃中“旋风脚”的初学者,统一意识焦点使其指向于动作焦点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技术动作;对于已有一定武术跳跃技术基础的学生来说,意识焦点具有分散的趋势,使其指向各自的薄弱环节有利于学生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4.2在武术跳跃动作“旋风脚”的教学中,实施电化录象教学能够解决常规教学难点,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清晰的运动表象和专门化知觉清晰程度的提高,以受学生运动思维能力的培养。
  4.3本文通过专门化知觉的培养重点,动作焦点与意识焦点的关系,以及专门化知觉的最佳培养方式理论与方法,不仅能为“旋风脚”的教学与训练提供理论与方法的指导,而且对其他技术结构复杂的封闭性运动技能的教学与训练都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邵端珍主编,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44期
  (2)颜军,体育教育心理学[m],江苏神州出版社1998,291期
  (2)张忠秋,对动作技能学习中专门化知觉最佳培养方式的探讨[j],上海体育学,1992,16(3),59期 
  (3)田麦久、武福全等,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4)叶伟、蔡仲林,武术跳跃专门化知觉最佳培养方式的初步研究,体育科学2002年3月第22卷,第2期